6月3日下午,反映山西旅游发展动态和行业最新热点的权威读物——《2015—2016年山西旅游发展分析与展望》(山西旅游绿皮书)正式发布。这是自2012年以来,山西第四次发布旅游绿皮书。 该书共收录了26篇文章,分为序言、特稿、主报告、热点关注、专题研究、旅游要素研究、旅游业态研究和地方旅游研究八个部分;作者都是省内旅游界专家、学者,选题亦都是自己擅长的领域,长期关注并多有积累。山西省旅游局局长冯建平特意为该书撰写了专稿《大力发展山西的乡村旅游》,就我省乡村旅游所面临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标准、提高和规范服务水平、扩大乡村旅游规模、突出特色、搞好宣传等六方面战略性任务做了简要论述,对下一阶段山西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详实的数字、充分的资料、鲜明的观点,系统勾画出了2015年山西旅游发展的全貌,也为未来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颇具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展望“十三五”,山西旅游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旅游绿皮书的构成要件中,主报告必不可少而且分量最重。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山西旅游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十二五”时期,全省旅游总收入由2010年的1083.46亿元增长到 2015年的 3447.5亿元,增长3.15倍,年均增长24.74%。全省旅游接待人次由2010年的1.26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3.61亿人次,增长2.69倍,年均增长23.47%。旅游业发展推动了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为山西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产业规模看,到2015年底,全省旅游企业9000余家。旅游景区景点543家,A级景区143家,其中5A级6家,4A级86家。星级饭店32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8家。旅行社866家,其中营业额过亿元有8家,宝华国旅、红马国旅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分别列2014年全国第28名和57名。全省旅游业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山西旅游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山西省旅游局行业管理处副处长郝秀峰、规划财务处副处长乔燕莉在主报告中写道:“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倒逼旅游业加快发展。二是政策支持为旅游业注入活力。三是区域旅游开放合作进程加快。‘十三五’期间,山西作为承接环渤海湾旅游需求外溢、旅游产业转移、旅游投资的重要区域,将成为引领中部旅游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与此同时,“十三五”时期也是我省旅游业结构调整期、游客文明素质逐步提升期、旅游市场秩序逐渐规范期及各类矛盾凸显期,我省将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努力探索旅游业的综合改革,着力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抓手,创新旅游业发展方式,使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互联网+旅游,发力山西旅游业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互联网 +”是 2015年的热词,旅游业自然也不例外。目前,山西旅游产业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旅游”的供给侧改革已经提上日程。 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张海鸥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过去几年,山西在‘互联网 +旅游’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省市分别成立了旅游信息中心,开设了官方旅游网站,多数旅游企业开设了微信公众号……特别是山西旅行社业的转型升级在全国引人注目,山西四季风旅游有限公司推出的‘四季风旅游网2.0版’,山西东方国旅研发并应用的智能移动店铺‘少掌柜’,在国内旅游业界受到瞩目,获得关注。” 可以这样说,山西省“互联网+旅游”的发展,经历了初级信息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智能化和服务智慧化 4个阶段,下一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山西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应积极促进核心旅游供给的建设和布局,优化形式旅游供给的市场要素,积极开展旅游电子商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树立“互联网 +旅游”榜样工程,以示范效应促进山西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旅游厕所建设,可尝试引入新理念 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旅游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旅游厕所的建设标准与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地区、城市、景区总体旅游环境的重要标志。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山西省的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体大有改观,特别是2015年,全省旅游厕所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总计 748座,其中新建 588座,改建 160座,一些地区旅游厕所面目一新,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山西省社科院旅游经济研究中心李永宠主任一直关注着山西省的旅游厕所发展,在他看来,虽然2015年,我省旅游厕所“脏、乱、差、少、偏”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与游客的需求,与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有些地方旅游厕所建设成本过大,短期内难以较好解决;旅游厕所资金缺口较大,投资主体单一;县城、乡镇的厕所绝大多数不容乐观,普通旅游公路沿线的旅游厕所规划建设滞后短缺较严重;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依然存在等。”李永宠主任建议,可以把旅游厕所建设纳入相关规划中,把政府支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把厕所管理工作纳入就业岗位,把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去,也可以引入新理念,借鉴北京房山区政府前广场投入使用的“第五空间”(厕所),在优秀旅游城市建设厕所综合体——“第五空间”。 何为“第五空间”?它能借助自然光,增加室内亮度和舒适度,还专门为残障人士、老人和母婴如厕设计安装了各类设施,同时,公厕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无线网络覆盖、电商终端等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另外,公厕还专门为“第五空间”保洁人员以及周边环卫工人提供了休息的场所,使环卫工人饮水难、吃饭难、休息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从“一元”到“多元”,山西景区仍需深度开发 旅游景区是一个地区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源泉,历来是区域旅游发展所倚重的核心部门,关注景区发展历史,研究景区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旅游绿皮书应有的篇章。 2015—2016年山西旅游绿皮书主编、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张世满教授从事旅游研究多年,对景区发展尤为关注,他认为,2016年及“十三五”期间,已有景区的深度开发与改革、提升、完善和新景区景点的推出,仍然是山西旅游保持快速发展非常重要的任务。 张世满教授将山西旅游景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人文景区为绝对主导的一元化阶段,中期人文景区为主自然山水景区跟进的二元化阶段,以及如今以主题游乐园的开发为主要标志的景区多元化阶段。 当然,在新的发展阶段,三类景区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也各不相同。张世满教授指出,人文景区要在产品活化和体制机制改革上寻求突破,可以探索调动文保单位管理机构利用文物资源发展旅游积极性的机制,也可以探索“谁开发、谁利用、谁保护”的模式,力求让人文景区活起来、动起来,成为热点火起来;自然景区要在精品化建设和四季化经营方面做文章,可以在冬季旅游项目上发力,利用冰雪资源、发展冰雪旅游、拉长服务链,减少季节造成的不利影响;主题游乐园要在市场拓展和市场培育方面下工夫,有必要采取一些优惠促销措施,培育消费群体,还可以适时推出一些新的活动项目,吸引老顾客。 正视问题矛盾,山西旅游业未来可期 2015—2016山西旅游绿皮书还特别邀请山西省资深旅游专家杨晓国先生撰写了一篇特稿“对目前山西旅游业发展形势的几点认识”。杨先生以他多年来对旅游发展的认识和思考,就社会上对山西旅游发展乐观与悲观这两种声音进行了评论,分析了山西旅游取得成就的原因,指出了仍然存在的一些制约旅游发展的问题。 杨晓国先生表示,山西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但目前绝大多数仍长期不能正常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大部分景点依然画地为牢,固守刻板的行政区划和单点分散宣传及单点分散经营的老旧做法,使很多省外游客游离于晋门之外。与此同时,山西高速公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游客走下高速公路到达景区前很短的十几公里或几公里路,却是坎坷不平或路况很差,粗略了解,全省大概还有 60%景区(点)存在这种旅游“断头路”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山西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品质。另外不容忽视的是,景区盲目投资和奢靡之风依然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山西旅游的整体形象。 就此,杨晓国先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六点建议。不要盲目追求在山西旅游业方面的投资总量,精准投资一些重点项目;整体控制全省旅游业态,寻求山西旅游业发展思路的突破;打破行政区划,进行全省域的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实现山西旅游产品市场的“供给侧”改革;支持并重视山西旅游业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编制或修订新的全省旅游业发展规划。文章体现了杨先生的一贯风格,指问题一针见血,提对策精准扼要,他的观点值得旅游管理层深思和参鉴。 除此之外,书中还分别对旅游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自驾游等多个热点、焦点进行了剖析,从不同侧面深入而生动地反映了山西旅游的最新发展和前沿思考,这些,也将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