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专栏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兴华谈保险助力乡村振兴

2021-5-9 17:29| 发布者: 解刚| 查看: 5132| 评论: 0|来自: 中国金融家

  目前,我国已成为农业保险大国。农业保险在保障粮食安全、防范化解风险、稳定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稳定器”功能。作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先行者和主要承办者之一,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保险”),通过开展农业保险、涉农保险、助贷类保险等方式,累计为97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保险金额达4758亿元的风险保障。截至2020年底,中华保险已在全国28个省份开发农险产品条款2456个,构建了成本、产量、收入、价格指数、天气指数等全品类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

  日前,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华保险总裁高兴华表示:“2021年,中华保险将积极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探索创新农险工作,深度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村保险生态圈建设

  “为有效服务保障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中华保险正在制定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工作方案及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高兴华介绍,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险保障。中华保险着力抓好主要粮食作物、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保险保障,切实做好相关承保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设施设备保险、农民短期意外伤害保险等,为农户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科技赋能推进业务线上化。高兴华介绍,去年6月,中华保险和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新一代保险核心业务系统,致力于打造保险行业数字化建设的新标杆。目前,已经开发的农险“GIS平台”“兴农保”移动端APP,实现承保、理赔线上化服务,农户在投保或理赔时,都可以足不出户办理相关业务。高兴华表示,“未来我们还想依靠科技赋能,把农业保险流程进行再造,对运营模式进行变革,不断提升中华保险在农业保险领域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加强农险产品创新开发。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及各地产业规划,中华保险进一步加大农险产品创新开发力度,做到农险产品供给不断档。同时,推进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等高保障保险试点,还针对性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防范自然灾害与市场波动的双重风险。

  ——加大制种保险支持力度。围绕国家重要农产品制种基地,中华保险加大制种保险供给,强化风险保障覆盖。同时,围绕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畜禽遗传改良、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加大对农业“卡脖子”领域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助力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

  ——加快农村保险生态圈建设。高兴华介绍,中华保险协同集团旗下子公司,与政府、银行、担保公司等多方合作,共同打造“政府+融资+保险”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农业全产业链提供一站式风险管理和普惠金融服务,从单纯提供农业保险产品向农村综合金融服务升级,推进农村保险生态圈建设。

  ——强化政产学研融合协作。据悉,中华保险与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深度战略合作,共建了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院、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通过整合各方面力量,着力提升公司保险创新研发能力,助力开发更多原创性产品和模式。

  ——加大惠农服务下沉力度。“中华保险充分发挥基层机构、农村服务网点及协保员队伍优势,加大下沉服务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协同,为农户开展惠农政策、农业技术、金融保险等宣传工作,为农户提供各类农事服务。”高兴华介绍,今年以来,中华保险抢农时抓承保,截至3月18日,农业保险覆盖面积超过2200万亩耕地、3500万亩森林,承保各类畜禽超过11400万头,为320万农户提供了超过650亿元的农业风险保障,有力支持了春耕生产和稳产保供。

  加大农业保险创新力度

  “中华保险始终把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最近制定了农业保险的三年战略规划,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高兴华介绍,首先是推动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创新。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的精神,中华保险在主粮作物成本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了保额更高、覆盖更广、保障更全的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据了解,自2019年试点以来,中华保险已累计赔款2.98亿元,覆盖农户42万户次,取得了较好效果,助力提升了三大粮食作物的供给保障能力。

  其次,推进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创新。中华保险围绕“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等地方特色农业产业,陆续开发了林果业、中药材、食用菌、烟草、茶叶、肉牛、肉羊、家禽等创新型地方特色农险产品,2020年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500亿元,促进了农业保险的“扩面、增品、提标”。

  再次,探索“农业保险+”创新模式。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六年提到“保险+期货”,并且逐步扩大试点地区和品种,逐步提高收入保险的比重。为此,中华保险积极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从2016年到2019年累计落地了79个“保险+期货”项目,2020年落地了50余个“保险+期货”项目。高兴华介绍,今年1月,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中华保险专门成立研究小组,通过精心筹备,已在全国10个省区试点推进了生猪“保险+期货”业务,为全国生猪稳产保供和产业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高兴华表示:“未来,我们还将探索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等创新型保险产品,不断拓展‘农业保险+’模式的新路径。”

  此外,开拓“三农”普惠金融创新。记者了解到,中华保险投资设立了业内第一家专注于“三农”普惠金融服务的农联中鑫科技公司。几年来,通过开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项目,在河北、陕西、黑龙江、福建、浙江等省份累计签约58个县,已上线县域总授信金额233亿元,累计放款133亿元,授信准入农户数量163万人,积极探索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老大难问题。

  高兴华还介绍,去年以来,中华保险首创了“生猪活体抵押+保险保障+银行授信”的综合服务模式,通过生猪活体抵押和保单质押的方式,将养殖风险交给保险公司,资金需求交由银行解决,养殖企业专注于主业生产,各方风险实现了闭环管理。高兴华说:“去年,中华保险在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等地共授信1.2亿元,量虽不大,但是做了一些探索,增强了生猪养殖企业的生产信心和抗风险能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电话:0357-3991268
联系QQ:64962235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