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首页银行资讯› 机构快讯

古县联社李林轩:避暑“漫话”

2018-8-4 22:23| 发布者: 解刚| 查看: 3574| 评论: 0|原作者: 李林轩|来自: 临汾金融网

  仲夏时节,华夏大地,赤日炎炎。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大范围、长时间的被高温天气“炙烤”,热不可耐,避暑成了人们的重要话题。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空调电扇,但古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夏天过的有滋有味,低碳环保。

  “摇风”纳凉。在古代普通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扇子多用竹编,也有用绢锦制成,使用经济方便。文人还爱在上面题诗作画,即可消暑,又添情趣。在汉代,有人发明了“叶轮拨风”,在一个轴上装上扇叶,轴心上栓有绳索,叶轮就会被带动旋转而产生凉风,真是风凉惬意。

  用冰祛暑。据《诗经》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早在商朝就有富贵人家藏冰于窖,待第二年的夏天取出来,摆放在居室中降温。我国周朝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在唐代开始出现“冰商”,冬天藏冰,夏天拿出来卖。南宋皇宫的殿内设有金盆数十架,放上“藏冰”,灌花香于其中,用风轮鼓风,凉风送爽,芳泽满殿。造“冰屋”消暑。唐代还有一种供人消暑的“凉屋”,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它傍水而建,采用冷水循环的办法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徐徐送入屋中,或利用动力将水送至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到了明代有官府巧妙利用地理优势,掘井纳凉。明朝文人高廉在《遵生八笺》中记载:“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古代的“冰屋”和“霍都别墅”,比现代的“空调房”降温效果还好,空气更清新,即绿色又环保。

  用瓷枕来纳凉。瓷枕多呈方形,有孔隙 ,用来散热散潮,枕面施有一层青白的釉,夏天枕上冰冰凉凉。诗曰:“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厨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这都说明了瓷枕是当时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

  吃冷饮避暑。杜甫诗云:“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宋代就有买冷饮的专卖店铺,到了元代冷饮中掺入珍珠粉和蜜糖,不但改善了口感,还增加了美容养颜的效果。《马可婆罗游记》中的“冰奶”与现在的冰淇淋相比好不逊色。

  “避暑山庄”避暑。我国古代人们避暑纳凉方法很多,而且也很有情调。元代释英选择去山林避暑,纳凉与游玩两全。他在《山中景》里写到:“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闹市里烈日炎炎,而山中却清凉怡人。释英老先生道出了避暑的好去处。

  心静自然凉。白居易消暑更有境界,他在《消暑》诗中写到:“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诗人独坐广庭,迎着临窗的徐风修身养性,不为名利所扰,不为物欲所羁,耳畔自会有清风习习。纷扰红尘中,只要能做到“心静”,抵抗酷暑就容易多了。

  在这炎炎夏季,我们除了运用现代高科技的空调电扇外,还有许多避暑妙招:一、打开室内窗户,开口一高一低,让空气自然流通。二、屋顶、庭院挂上遮阳网反射光照,窗户挂上竹帘,挡住热浪侵袭。三、洗温水澡,可有效的降温避暑。四、少吃多餐,代谢的热量可以减少。五、适当吃一些辛辣食物,有助于降低体温。六、中午呆在地下室,躲过高温的炙烤。七、多喝水,矿泉水、和低糖汽水是最好的选择。八、女性选择芦荟产品,能够起到降低皮肤温度的效果。九、使用冰袋,降低皮肤温度。十、放慢动作,避免剧烈活动而增加的内部温度。十一、选择枕具,最好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用棉质的。十二、坐着休息一会,闭上眼睛,可以养神降温。十三、喝菊花茶,能有效的降温清脑。十四、穿浅色棉质衣服,棉质衣服利于排汗,浅色衣服能反射更多的阳光。这些方式总有一款适合你,不妨也学一下古人,在大自然里去寻找一种天然的清凉,或品一壶清香悠远的茶,读几首意境隽永的诗,消除周身的暑气,不亦美哉!(作者:古县联社 李林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电话:0357-3991268
联系QQ:64962235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