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中国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发布“智能保险云”,而就在同一天下午,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保信”)也在北京宣布“事故车定损云平台”正式上线。时间上巧合的背后,大数据、云平台等科技名词,已经成为保险行业不可忽略的关键词。
不同于平安、蚂蚁金服等推出的产品更侧重于应用层面,作为中国保险业的数据归口单位,中国保信的目标是打造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基础设施,其官方背景有助打通与不同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得以充分利用 核心数据,“事故车定损云平台”因而得以为财产险公司经营车险业务提供理赔全流程数据服务。 以“大数法则”作为行业 核心规则之一的保险行业天然依赖大数据,然而现实中,不同的公司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出于各种原因, 核心数据资源往往无法实现共享,基于非 核心数据资源建立的服务,又只能在外围打转。重重叠叠的数据壁垒已然成为阻碍保险业发展的最大原因之一。 中保信联手中汽中心,共建事故车定损云平台 共享经济蔚然成风,保险行业自然不能错过。9月6日下午,中国保信与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共同建设的“事故车定损云平台”发布会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正式面向保险业发布事故车定损云平台。 据了解,所谓“事故车定损云平台”主要包括事故车定损系统、反欺诈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及其他应用服务系统,可为财产险公司车险业务提供流程化、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理赔全流程服务: 通过云服务、云查询的方式向保险企业提供事故车辆定损、调度、核损与核价等事故车定损业务专业解决方案服务,其主要包括8个功能模块:车辆定型、配件点选、模板管理、价格管理、核损核价、调度管理、专家解答和用户管理。 由于云平台的建设双方分别将保险业以及汽车业的 核心数据导入其中,因此云平台具备了完整准确的底层数据,可以实现车辆的精准定型和配件的精细关联,从而提高事故车定损的效率。此外,通过云平台本身底层架构设计过程中还内置了风险规则引擎,在云平台上线后期可接入全国反欺诈信息接口,以提高平台使用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 据悉,云平台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三种服务模式:页面模式、应用与接口并行模式和单接口模式,可以满足不同保险公司的定制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推出的“事故车定损云平台”还只是初级版本,首批只有十家保险公司会参与,运行一段时间,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升级后,拟定于2018年初发布正式版本,届时将推广至整个财产险行业。 在中国保信之外,其实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涉足保险业相关数据、技术服务。就在中国保信发布“事故车定损云平台”的当天上午,中国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也在北京正式发布“智能保险云”,初期推出的两款产品,分别指向身份认证以及车险理赔。 而在更早之前,蚂蚁金服也相继推出了两项针对车险行业的科技服务项目:旨在利用自身掌握数据为保险公司提供车险客户画像的“车险分”,以及图像定损技术平台“定损宝”。 相对于蚂蚁金服以及中国平安,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国保信无疑站在了更为 核心的数据层面。因为对于很多行业而言, 核心数据至关重要,其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数据的归属问题,隐私权问题、安全性问题等等,因此大数据的使用必须谨慎。而就目前而言,基本上结构化数据都掌握在政府管理部门手中。 事实上,中国保信给自己的定位之一是要成为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基础设施。反观蚂蚁金服的车险分、定损宝以及中国平安的智能保险云,则更多停留在应用层面,技术层面。 数据壁垒已成保险业发展桎梏,车险理赔首当其冲 各类机构不约而同发力大数据、云平台等科技服务的背后是对于大数据与保险行业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大数法则”作为 核心准则之一的保险业,天然与大数据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消费升级,大数据能力欠缺已然成为保险业最大的桎梏之一。 车险行业对这一点的体会可能更加深刻。因为既需要通过4S 店销售保单,客户出险后又需要向4S店送修并通过理赔金购买服务,经营车险业务的财产险公司“两头在外”,而又不能掌握汽车本身以及汽车维修行业的 核心数据,在实际的业务开展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一方面在承保端无法实现精准定价,另一方面又无法在理赔端实现有效控费,导致付出了更高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影响其消费体验。 被视为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健康险目前最大的障碍显然也是数据——由于尚无法掌握医疗 核心数据,保险公司就无法实现有效控费,经营医疗险的风险系数 大大增加,以至于国内保险公司热衷于销售更接近寿险的重疾险,对于使用频率更高的医疗险却往往“敬而远之”。 若能打通不同行业之间数据壁垒,无疑可助力保险公司向更多领域扩展业务,组建以保险行业主导的服务生态。例如,如果掌握了二手车相关 核心数据,保险公司就可以为二手车提供延保服务,在二手车市场掌握更多话语权。上文提到的车险、健康险也都是如此。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