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全面风险排查,强化风险排查的准确性和风险处置的有效性。强化责任落实的严肃性,落实好风险防控主体责任……落实好风险处置的主体责任,做到‘风险在什么地方出现,就在什么地方化解’。”近日召开的中国银监会2016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对银行业的风险防范问题如此定调。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银监会半年度会议对风险问题的高频、多角度提及已经将银行业防风险任务升格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重点防范四类风险 据初步统计,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1%;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金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拨备覆盖率保持在161.3%的较高水平。 尽管拨备覆盖率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不良贷款率确实在不断攀升。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银监会以抓住风险源和协调各方为重点,防范化解风险。盯住重点行业和重点业务,做好重大风险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组织对钢铁、煤炭行业开展专项信贷检查。 “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行业的信贷有序退出,极其考验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智慧,全面退出可能导致社会经济受创,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不予控制则会加剧相关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目前看,银行业在钢铁和煤炭行业的信贷资金安排上总体收中有放,但以收为主。”某私募基金研究员杨晓鹏如此表示。 对于银监会查处房地产“首付贷”等虚假按揭行为及严肃查处票据违规案件,杨晓鹏表示,“首付贷”问题只要监管明确,银行自然会堵住口子,应该不会累积大的金融风险。至于票据违规风险,杨晓鹏认为,票据风险的频发或加快全面电票业务的节奏,随着监管的强化,一些潜在的违规或将陆续暴露。 此外,随着我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提速,跨境经营风险也日益积累。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总计22家中资银行开设了1298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在此背景下,“稳妥处理银行跨境经营风险,妥善解决部分大型银行的海外合规风险事件”成为银监会上半年工作重点之一。 面对多种潜在风险,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重点防范好流动性风险、交叉金融产品风险、海外合规风险、非法集资风险四类风险。 风险处置亟待加速推进 提高风险防范重视程度的同时,银行业化解风险的举措也在不断推出。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等持续缓释存量信用风险。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信贷、理财、债券投资、信托、租赁等渠道新增资金投放逾14万亿元,盘活不良贷款5000多亿元。中行、招行陆续试点发行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农行的30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也已经“在路上”。 对此,杨晓鹏表示,不良资产证券化已经呈现加速态势,这一方面反映了银行补充资金本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已经加速推进。此次银监会半年度会议明确提出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机构范围,这无疑将为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提速”。 “遏制不良贷款快速上升,进一步挖掘银行业金融机构回收核销不良资产的潜力,激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批量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活力,提升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效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能力。”银监会对于不良资产处置的全方位考量和鼓励资产管理公司积极介入的表态传递了监管层希望风险处置加速推进的态度。 值得关注的是,民间资本成为监管机构对于加速风险处置的重要考虑对象。银监会明确表态,将继续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高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补充资本,提升损失吸收和风险处置能力。 此外,银监会还列出了将严查的十大行为——落实中央宏观政策和监管要求不力的行为;考核激励机制不科学,重发展速度、轻风险内控的行为;违规收费,增加企业融资负担的行为;热衷当通道、做过桥、加链条,资金“脱实向虚”的行为;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签订抽屉协议、贷款“三查”执行不力等行为;违规私售飞单和代理销售,误导或诱导购买投资产品的行为;充当资金掮客,参与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行为;操作风险管控不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内外勾结、违法犯罪的行为;瞒报或迟报重大风险案件、对相关责任人查处问责不力的行为。 对此,杨晓鹏表示,这反映出监管机构对于风险防范处置和加强内控的迫切要求,同时,“强化责任追究,建立机构内部问责、监管问责和监管问责再监督三位一体的问责机制”无疑也将监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