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首页 › 证券投资

上市银行告急 密集发优先股补血超1600亿

2016-7-6 17:44| 发布者: 解刚| 查看: 581| 评论: 0|来自: 和讯网

摘要: 2016年以来,上市银行开始密集发行优先股补血。截至6月30日,先后有12家银行成功发行优先股,规模达1634.25亿元。

  2016年以来,上市银行开始密集发行优先股补血。截至630日,先后有12家银行成功发行优先股,规模达1634.25亿元。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熊启跃对和讯网称,频发优先股是资本压力加大的表现,主要源于资本要求趋严和银行经营压力。

  日前,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公告称,证监会622日已核准该行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5亿股优先股,自核准发行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

  事实上,这是自今年5月底以来,第5家披露发行优先股进展的A股上市银行。在此之前,南京银行(601009,股吧)宁波银行(002142,股吧)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也于近期披露了优先股融资的进展,其中交行募集资金不超过450亿元、民生银行不超过300亿元、中信银行不超过350亿元,另外宁波银行和和南京银行募集金额分别不超过49亿元和50亿元。

  熊启跃透露,在监管要求方面,我国自2013年起正式实施中国版“巴塞尔Ⅲ”,虽然监管要求资本达标给予了6年的过渡期,但在经营管理中,商业银行往往是按照最高监管要求编制预算。中国版“巴塞尔Ⅲ”对于商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分别是10.5%8.5%7.5%,对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各级资本有1%的额外要求。

  他认为,从整体上看,我国银行业各类资本的资本缓冲与国际领先银行仍存在一定差距,上市非G-SIBs的资本补充压力更大,主要体现在一级资本补充方面。如果未来我国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名单出台,部分非G-SIBs的资本监管压力会进一步提高;对于G-SIBs而言,未来还要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整体合规压力较大。

  在经营压力方面,熊启跃表示,当前银行经营压力加大对资本的侵蚀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净利润下滑对内源融资造成不利影响,2015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仅为2.4%,较2014年下降7.2个百分点,而同期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为15.4%,在分红率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内源融资增速不能匹配资产扩张速度。

  二是可计入二级资本的贷款损失拨备增速趋缓。《资本管理办法》规定,对高于150%拨备覆盖率要求的拨备可纳入二级资本。由于我国银行业拨备覆盖率水平整体较高,远高于150%的监管要求,所以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二级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在30%-40%之间。2015年,受资产质量恶化的影响,银行贷款核销速度加快,20161季度末,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64%,同比下降47.8个百分点,二级资本受到大幅度侵蚀。

  同时,他认为,发行优先股补充资本是当前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首先,一级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合规压力最大,发行优先股最为“解渴”;其次,A股上市银行平均市净率仍处于“破净”状态,进行普通股融资难度较大;相较于二级资本工具,优先股虽然融资成本略高,但其期限较长,又可计入银行权益,有利于降低财务杠杆,也可计入杠杆率的分子,其综合效益要大于二级资本工具。

  此外,熊启跃还表示,发行优先股有利于使资本结构与国际先进银行接轨。与国际领先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结构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一级其它资本匮乏,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中资G-SIBs的一级其他资本与总资本的比为5.3%,低于非中资G-SIBs平均10%的水平和巴塞尔Ⅲ9.6%的理想水平;二是境外融资规模不足,非中资G-SIBs境外融资在总资本的占比在30%以上,而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也不足15%,在全球利率水平整体较低的背景下,海外融资比例较低不利于银行整体的成本控制;三是,拨备/资本比例较高,2015年末,我国银行业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净额在15%以上,国外领先银行不足10%。发行优先股能够改善银行一级其它资本不足的现状,同时有利于提高海外融资占比,提高银行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电话:0357-3991268
联系QQ:64962235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