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特色专区› 检察动态

我国外债总规模降幅放缓偿债风险可控

2016-7-1 18:25| 发布者: 解刚| 查看: 579| 评论: 0|来自: 金融时报

  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30日下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88165亿元人民币(等值13645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较2015年12月末下降517亿美元。 

  那么,应如何看待3月末我国外债数据的变化?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就3月末外债数据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外债总规模降幅放缓,偿债风险可控。首先,外债余额降速大幅放缓。截至2016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等值13645亿美元,较2015年末减少517亿美元,降幅为3.6%,较2015年第四季度降幅减少3.8个百分点。其次,外债期限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3月末,短期外债余额较2015年末下降8%,而中长期外债余额则较2015年末上升4%。再次,外债规模下降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下降密切相关。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9%。受此影响,3月末,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相应下降,占总外债下降规模的66%。最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部分企业经过前期债务去杠杆化后,公司间贷款等外债数据开始止跌回升。2016年3月末,公司间贷款余额较2015年末增长149亿美元,增幅为7%。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外债余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和货币政策分化,这导致美元汇率持续走强,利率关系紊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外债的汇率和利率风险上升,使得经济主体选择加快偿还外债进程。 

  “经济主体偿还外债的行为是外汇市场供求失衡和国际资本流出的主要驱动因素。但外债规模一般会与经济增速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外债规模的不断下降并非常态。预计在全球金融环境趋于稳定后,中国的外债余额有望逐步恢复正常增速。”谢亚轩表示。 

  外汇专家韩会师对记者表示:“外债下滑速度的下降很可能反映了‘热钱’外逃压力的减轻。外债是‘热钱’进入我国的重要渠道之一。人民币经过近两年的贬值,多数升值阶段涌入的套利‘热钱’已经撤离,外储下滑压力有望持续下降。” 

  此外,外汇局表示,根据《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自2016年5月3日起,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而是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融资进一步便利。 

  外汇局预计,根据目前外债数据的变动趋势,加上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落地实施,未来我国外债规模将趋于平稳。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积极构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测分析,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0357-3991268
联系QQ:64962235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