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兴南湖小船起航,到引领东方巨轮前行,中国共产党用95年时间,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民族解放和执政兴国的优异答卷。 从建党之初的50多名党员,到引领13亿人民的世界最大执政党,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党近百年奋斗历程,就是推动中国由危亡走向复兴、带领人民由苦难走向幸福的历史征程。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铸就了一座座永载史册的巍巍丰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金融事业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发展。特别是我国银行业,适应伟大时代的历史变革,在深化改革加快转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书写了一幕幕壮丽的华章。 银行业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一直坚持牢牢把握金融事业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上承90多年奋斗历程,下启民族复兴光明前景,浩荡前行的时代征程上,中国银行业在党的领导下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加重视金融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省市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国银行业开启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工作,近年来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对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加速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行动指南。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银行业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银行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银行业自身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 具体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和制衡与激励兼顾的运行机制,改进绩效考评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应银行集团化发展要求,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分别实行子公司制、条线事业部制、专营部门制和分支机构制改革;建立表内外、境内外、本外币、母子公司等多维度全覆盖的风险管控机制,加强集团并表全面风险管理;提高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实施质量,完善资本规划,开展内部评估和资本工具创新;结合自身客户类型、产品类型等实际情况,通过新设或并购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境外机构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国际化战略。 大力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站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和民生保障的高度,全面统筹金融工作,把握正确方向,谋划全局发展,提出整体战略,制定科学政策,充分体现党的根本宗旨、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为推进新时期金融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党金融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在外需疲弱、产能过剩和去杠杆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日益凸显。但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加大了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信贷支持以及小微企业、“三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有效保障了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关统计显示,近年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而银行业投向水利、基建、棚改、房地产等相关领域的贷款规模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央行信贷统计数据显示,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0.10万亿元,同比增长14.4%。 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监管机构还引导银行业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资金投入。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为26.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与此同时,在监管层的政策引导和银行业的主动调整下,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明显,稳增长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截至今年3月,一季度企业融资成本4.55%,比去年末下降76个基点,比去年一季度下降228个基点, 从全力支持“三农”发展,到倾斜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从支持民生改善、节能环保,到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从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从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的培育发展——中国银行业在经济面临持续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始终通过深层次转型和业务创新支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 创新引擎驱动发展 “十二五”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已经进入新的增长阶段,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经营环境的改变,令银行以往规模高增速、业绩高指标、利润高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来自方方面面的改革和变化,对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正变得越来越强烈。 面对新形势,银行业正在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步伐,使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金融脱媒愈演愈烈,直接融资迅速崛起,带来融资结构的多元化,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结构中的地位和占比明显下降。迎接这一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非信贷业务创新,稳妥发展财富管理、资产托管等高附加值业务;探索加强负债业务创新,通过金融债、大额存单、要约交易等多种手段筹集资金,提升主动负债能力。 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业务创新,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领导者们的共识。多家商业银行纷纷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造数字化金融平台,巩固物理经营渠道,延伸虚拟经营空间。与此同时,不断丰富电子银行服务渠道,通过优化普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ATM自助服务终端等,在传统物理网点之外进一步延伸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延长服务时限,提升服务便利。 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有理由相信,忠诚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谋金融发展之道,举金融兴国之策,走金融强国之路,银行业必将为我国金融发展谱写更美华章。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