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行汾西支行围绕汾西县提出的“肉鸡养殖、核桃经济林、文化旅游”三大产业政策,改善农村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探索金融扶贫的新路子、新模式,用“金融之水”浇灌汾西大地,为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完善机制 筑扶贫路 人行汾西支行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攻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入农村山庄窝铺、中小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积极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汾西县金融扶贫工作指导意见》《汾西县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富民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等引导性政策文件。成立了金融扶贫领导组,建立了金融扶贫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扶贫体系,促进了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产业发展带动、财政资金撬动、政府责任联动,金融保障推动的扶贫格局。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3亿元,重点支持了肉鸡养殖产业发展,县财政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重点支持妇女创业贷款和千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 项目引领 精准扶贫 人行汾西支行认真分析辖区产业结构和行业特点,因势利导,引导各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优势,精准扶贫。一是建设安居工程。2016年初,该支行积极与县住建局、扶贫办、住房公积金中心农行等部门积极协调,促成合作。目前,县农行与“金御华府”“金华名苑”两项棚户区改造、移民搬迁项目达成1.6亿元的贷款合作协议,分别以低于基准利率8.5折、9折、9.5折的优惠,面向移民搬迁、棚户区改造涉及的农户,发放“农民安家贷”,贷款规模将达到5000万元。二是县农行与和平镇“一村一品”双孢菇种植项目对接,按照15万元的建棚标准,为每户双孢菇种植农户提供贷款10万元,初步达成100万元信贷投放意向。三是该支行与县畜牧局、农委签订金融支持现代农牧业发展合作协议,以农牧增收、农业增效、繁荣农村为服务宗旨、发挥邮政银行网点多资金厚的优势,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缓解县域农牧业融资难的问题。 创新模式 试点先行 2016年,人行汾西支行积极探索建立“1143富民贷和银行+的强民贷”金融扶贫新模式,即:在一个乡镇选择1000户信用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低于40%,发放3万元贷款。贷款发放采取利率优惠、手续简化、担保条件降低、还款方式灵活的运行模式,今年4月份-5月份,太行村镇银行通过“富民贷”,发放小额农贷208户597.1万元。邮政储蓄银行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53笔708.5万元,发放再就业贷款22笔200万元。“银行+”,即:银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信贷扶贫模式,重点支持汾西县292户肉鸡养殖产业发展,由村镇银行提供贷款,洪昌养殖公司对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实施“三固定、五统一”经营模式,即鸡雏价格固定、饲料价格固定、回收价格固定,统一提供鸡雏、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药品、统一制定防疫程序、统一回收屠宰。目前,人民银行先后以支农再贷款的形式投入6000万元,带动3000余农户发展肉鸡养殖产业,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800余人。 建设网点 延伸服务 2015年以来,人行汾西支行针对辖区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状况,致力于改善辖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支付结算环境。自2009年起,支行在全县8个乡镇,设立了7个“村级自助银行”和1个资金互助社,以此为节点带动周边农村金融服务。2013年引导辖区农业银行,面向农村地区以发放“惠农卡”布放“转账电话”为手段,在全县120个行政村建设便民服务站点。2015年,支行按照《山西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工作意见》的要求,对辖区便民服务站点按照“五有、六功能”的标准进行整合、升级改造。截至2016年4月,全县各个乡镇、村委共布放转账电话318部,通过转账电话代缴费交易量达16375笔,代缴金额200.23万元;发放惠农卡39091张,惠农卡存款余额达2397.81万元。布放POS机44台,ATM自动存取设备12台。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