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翼城县召开史伯“和”文化研讨会,将“和”文化思想研究成果与旅游开发结合,找准突破口,将史伯村打造成为一个记得住乡愁、让山水润泽心灵田园的乡村旅游胜地,进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端午假期期间,隆化镇党委、政府一行人放弃休息,专程邀请山东省知名学者、中国先秦史研究专家、河北省史伯研究院副院长马东盈及翼城县史学研究方面有关专家来到隆化,深入到佛爷山、和尚公德山、史伯村,就史伯其人其事、史伯村与史伯的关系、史伯“和”文化思想、史伯村各种民间传说、历史遗存等内容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深入考察调研,史伯村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存留较多的古民居、淳朴厚重的民俗民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因史伯结缘、为史伯的明天集思广益,让偏居一隅的史伯村沸腾了起来,为史伯村依托史伯故事与“和”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 随后,翼城县又专门召开史伯“和”文化座谈会。会上,隆化镇负责人介绍了全镇工作思路和史伯村旅游开发初步设想,县上有关专家学者就史伯其人、和”文化、史伯村相关历史作了介绍;马东盈从文献记载、考古和民间传说等方面对史伯历史渊源、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思想作了详细阐述,对史伯村旅游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表示今后将把史伯与翼城的关系作为“和”文化研究的重点方向,并大力向全国“和”文化及史伯研究专家进行推介交流,更好地让人们了解“和”文化、了解史伯、了解史伯村。参会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文化艺术界名人畅所欲言,对史伯村旅游发展和“和”文化研究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关连接: 在孔子之前大约三百年,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的西周末年,中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史伯。史伯在评说当时的天下形势时谈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史伯睿智地阐释了“和”、同”这一对哲学范畴,奠定了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基本内涵,开启了中华“和学”的先声。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指出,史伯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如果我们按照张先生的观点接着讲,史伯也是中国第一位“和学”思想家。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