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5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8.09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达到15.34万亿元。”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6月4日在“2016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公募基金的成绩充分体现了我国财富管理领域的快速进步,而且对金融体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超表示,当下,公募基金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首先,公募基金的发展丰富了财富管理工具。目前,持有公募基金份额的个人投资者约1.5亿人。据统计,运作5年以上的债券基金、混合基金和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其从2011年至2015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7.1%、9.74%和10.06%,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 公募基金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财富保值增值的新方式,普及了大众理财知识,拓展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成为千家万户的投资选择。 其次,公募基金是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代表,正逐步发挥买方作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意识不断增强。在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帮助上市公司实现价值成长的过程中,公募基金获得合理收益,为投资者带来了良好回报。 李超认为,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实施,以及在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销售管理、信息披露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先后出台的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自律规则,不仅为公募基金行业提供了基本制度规范,也为整个财富管理行业提供了法制借鉴,有力促进了财富管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不过,李超也强调,虽然公募基金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须正视,其发展进程中出现过突破行业底线的现象,目前依然存在不成熟、不规范的问题。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李超表示,当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方兴未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公募基金行业需要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紧扣投资者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发挥好公募基金配置资产的专业优势,为理财资金提供多元化、组合性的投资产品。”李超表示,为更好地发展公募基金行业,将继续夯实发展基础,注重吸取境内外优秀公司的成功经验,找准自身发展瓶颈,提升研究能力、专业水准和合规风控水平;找准创新发展定位,拓展差异化竞争优势;树立投资者利益至上的理念,牢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根本要义,坚持诚信守约、稳健经营的行业安身立命之本;建立健全科学的投资决策管理体系,主动承担起回报投资者的责任,引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文化。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