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首页 › 健康荟萃

支付手段(medium of payment)

2015-10-23 16:30| 发布者: 解刚| 查看: 926| 评论: 0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的。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购买的主要是服务。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以是分次交付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分开的。或先交钱,后服务;或先服务,后交钱。

  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由于人们对不同形式消费的主观评价不同,通过交换各取所需可以增加所有人的效用。同样,人们对处于不同时间的消费主观评价也有所不同,交换同样可以增加总效用。此时,消费的具体形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财富的数量。比如,对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同样数量的财富现在使用比将来使用更有价值;而对中年以后开始考虑退休的人来说,同样数量的财富留到将来使用比现在使用更有价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这种不同时间的财富使用权对不同人具有不同效用的现象更多,在他们之间就可以进行互利的交换。

  这种时间维度上的交换要通过信用借贷实现。由于交换双方的效用增加不等,效用增加较多的一方应该支付一定费用给效用增加较少的一方。又由于一般而言人们对未来财富的评价总是低于现在,也就是“人性不耐”或称时间偏好,所以一般规律是提前消费的人向推迟消费的人支付费用,这就是利息。

  由于利息的存在,信用不仅在有闲置资金时能提高经济效率,在没有资金闲置时也可以通过重新配置资金提高效率。比如,甲使用资金带来的效用提高较小,乙的效用增加较大,乙愿意为其效用增加支付一定的利息,而甲发现乙出的利息比自己使用资金带来的效用增加更有吸引力,于是会把资金借给乙,这时总效用比甲使用时大。这也是经济上的择优配置原理。

  融资用于投资时社会总效用增加更大。因为需要贷款的企业必须支付利息,利息来源于企业利润,而利润来自销售。每一次销售都使交换双方效用增加,企业的卖价高于成本,而消费者的买价低于自身效用的增加,所以,企业的利润小于消费者效用的增加。利息又小于利润,否则企业就不会贷款了。由于中间两级放大,所以社会总效用增加更大。

  信用增加效用的另一种原理是改变财富支出的时间序列形式达到提高效用的目的。比如,前面贮藏动机讨论中的两种情况。对于一个一次性获得较多收入想在未来逐渐支出的人来说,根据时间维度的择优配置原理,持续稳定的支出比一次大量支出更有价值;而对一个想购买大件消费品或投资的人来说,规模效应在起作用,一次集中支出比分散支出更有价值。信用同样可以在不同时间序列形式的收入和支出之间进行交换和重组。

  交换与信用是现代社会提升经济效率的两个重要手段。从根本上讲,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来自科技进步和社会合作。信用关系象交换一样,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基于互利的合作,而且是一种比商品交换更高水平的社会合作。如果说交换的发展促成了广泛的社会合作带来生产力的一次解放,那么信用的发展则可以促成更高水平的社会合作,带来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交换和信用,尤其是信用的发达程度是发达经济区别于不发达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虽然发达的信用体系并不能保证一个经济体成为发达的,但没有发达的信用体系则一定意味着经济活动中还有很多潜力未被发挥出来,经济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样的经济体一定不会是发达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电话:0357-3991268
联系QQ:64962235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