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崛起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回望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我市金融业呈现出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16年是我市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借助我市被纳入国家“黄河金三角”发展规划区域的机遇,“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以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为动力、以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发展为主旋律,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大市、区域中心城市、中西部经济强市。同时,乘“互联网+”东风,“十三五”期间,我市金融业还将进一步加大基础建设,将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到农村地区所有乡镇,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将得到明显增强,金融服务领域不断得到拓展。 完善体系 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金融市场为金融发展提供了空间,建立功能完善的现代金融市场成为今后5年内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关键点。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以汾河东西两岸为基地,加大金融招商,积极引进大型金融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使各种金融机构在滨河路两侧适度集聚,形成功能完善的金融中心;优化金融网点布局,重点发展城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社区银行、私募基金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形成以金融集聚区为中心,以各级基础金融网点为支点的经济带金融体系,为经济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在乡镇和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建设一批村镇银行、农业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及小额信贷组织,促进多渠道的多方融资合作机制、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的建设,形成覆盖农村和农业的金融服务体系。 然而,要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现代金融市场就需要一套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十三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支付工具体系,发挥国库服务公共财政、服务社会民生的功能,完善外汇管理手段,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助推我市金融业发展。 寻求突破 助力经济转型发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深化地方金融改革与创新,加快金融机构经营机制和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寻求新思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地方金融改革与创新方面,积极支持、培育和推进有条件的地方性金融企业上市,建设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保险企业;在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基础上,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支持组建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租赁公司,鼓励发展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准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经营机制和体制改革方面,加快银行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改造,促进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科学匹配,适应临汾经济转型发展要求;建立绿色通道,逐步扩大信用贷款的范围和规模,建立支持新兴产业的信贷机制;紧扣煤炭行业安全生产需要,支持保险企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运行。 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制定积极的信贷增长措施,进一步优化信贷投向,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体制,把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等纳入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围绕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保险”模式,拓宽种植、养殖农业保险覆盖面,建设有效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保险机制…… 拓宽渠道 助推企业加速前进 企业与金融就像鱼和水,为使众多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如鱼在水,游弋自如”,“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多措并举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上市工作推动机制,发挥上市公司在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扩大公司债、企业债以及各种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增加直接融资数量;支持保险资金进入建设领域,加强与保险总公司的战略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保险资金投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参股保险机构,强化合作关系,增强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影响力;充分发挥货币市场融资功能,鼓励企业主动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融资工具进行低成本融资;加大对民间资金的引导力度,推动发展私募基金,鼓励民间资金投向重点工程。 除此之外,“十三五”期间,我市还将加强金融宏观指导,监管并大力推进“信用临汾”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振兴经济的作用。同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不断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提高金融业的实力和整体竞争能力,形成以资本市场为骨干,政府资金、银行资金和社会资金相互配合,辖内资金和辖外资金相互衔接,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互为补充的完备体系,建立安全、高效、稳健的金融生态环境。(刘静)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