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透明度泛指货币政策的公开程度,中央银行公开与政策有关的私人信息,可以减轻它与公众之间的货币政策信息不对称。在1999年IMF“货币金融政策透明度最佳作法准则”(试行)中,透明度指的是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有关政策目标及其法律框架、执行机构、经济背景,以及政策决策和决策逻辑以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及时公布。大多数文献都没给货币政策透明度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隐含的将它与信息对称或确定性相对应。央行和公众面临着两种不同性质的不确定性,一种不确定性直接源于中央银行的私人信息,另一种不确定性则由央行私人信息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如央行和公众在信息理解上的不确定性。 (一)狭义的透明度 狭义透明度是将透明度基本视同为中央银行向公众披露信息的数量和准确度,其中包含了完全理性、有限不确定性、同质信息、共同知识与无摩擦交流这些标准假定,它是文献的标准模型及大量政策讨论所持的透明度观。狭义透明度观所考察的透明度重点是中央银行在其偏好、所使用的(经济)模型、对经济冲击的了解情况、决策过程以及政策决策的执行等方面的信息公开状况。 (二)广义透明度 将透明度视为纯粹的信息披露是一种狭义的定义。广义的透明度有4个属性:公开(openness)、清晰(clarity)、诚实(honesty)与共同理解(commonunderstanding)(Winkler,2000)。“公开”指所提供信息的数量和准确性,数量和准确性本身还不足以达到透明度。“清晰”指对信息的提示、介绍、解释及说明的程度。交流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真正理解,为了能理解,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压缩、简化。在信息加工活动中,过滤、消化、吸收信息所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应在边际上达到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信息使用的效率。清晰度的最优水平因经济主体和决策问题不同而异。“共同理解”是就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而言的,指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对信息编码、解码所通用的解释方法共享的程度,它既是交流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又是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最终目的所在。“诚实”指在货币政策推理、分析上所使用的内部框架与用作外部交流的公开版本的一致程度。交流的两面性意味着,不仅信息的接收者和发送者在理解中会出现裂痕,而且,发送者出于策略性考虑,可能故意扭曲信息编码。所以,对透明度来说,诚实性这一点也极为重要。总之,广义透明度强调中央银行在信息披露上除了需要保证充分完全外,还要做到及时、准确、简明易懂、诚实,这些要求对透明度来说也关系重大。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