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荒芜贫瘠的盐碱地,到如今在“新三板”挂牌,对于山西澳坤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惊艳蜕变。然而在全市民营经济大发展浪潮中,这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 2015年,民营经济,这个来自民间资本、带动全市经济不断向前的经济组织,凭借着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局面,撑起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市中小企业局提供的数字显示: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企业个数11.8094万个,增长3.32%;从业人数67.2449万人,同比增长2.78%;营业收入完成1776.11亿元,比去年绝对数增加603.88亿元…… 这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体现了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无限激情。追寻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在每个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都有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在推动,激发了民营企业喷涌而出的创造力。 政策惠企优环境 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民营经济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实现全市稳增长、优结构、促转型、扩就业、增收入、惠民生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引擎。 为加快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全面部署、上下一心、多措并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此过程中,采取加强包联县(市、区)发展工作、送法律进企业、部署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等措施,全力确保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及时落实到位。 “我们通过深入调研、督促检查、具体指导,帮助包联县(市、区)找差距、理思路,确保各项惠企政策和法规的宣传,推动面上工作开展。”市中小企业局负责人表示,除此之外,还编印了宣传简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宣传资料,开展的“法律进企业”活动走进12个县(市、区),共计400余家企业参与其中。同时,积极贯彻省、市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出台了我市《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其中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扶持和环境优化等22条内容,真金白银扶持中小微企业;制定了《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措施》14条帮扶措施;安排相关工作人员与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气象信息广告和气象信息专项服务优惠方案……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为推动创新型、创业型、劳动密集型“三型”小微企业发展,我市还开展了各类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和创业巡讲等活动,仅2015年,新培育创办小微企业3280户(不含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工业企业243户、农业企业303户、房地产建筑业236户、旅游文化业127户,餐饮、商务、物流、信息、科研等服务业2371户。 此外,我市还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87户专精特新等中小微企业的原材料、产品进出运输等给予5—15%的物流优惠,帮助全市中小微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已与13家中小企业对接,为4家企业优惠金额1万余元。 真招实举解难题 政府“有为”,民营经济便可放手作为。 2015年以来,我市以“三支队伍”建设为抓手,围绕科技企业培育工作重点,认真开展了领军人才培训、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院士工作站申报等工作,认定宝珠制药、澳坤生物、新源华康等5家省级技术中心,全市省级技术中心增加到17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我市相继举办了全市中小微企业高端人才研讨会、助力中小微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座谈会、中小微企业领军人才学用政策研讨班等,对“小升规”培育对象、专精特新企业、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的5000余名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培训,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打造了一支“会经营、善管理、勇创新”的企业家队伍;举办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和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山西省2015年小微企业管理人员专题培训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训等,大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举办“送培训进企业”活动、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科学设置职业素养、实用技术及班组长建设等模块,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直困扰着我市广大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难等问题,我市紧紧抓住“新三板”扩容的有利机遇,支持鼓励企业登录“新三板”挂牌融资。2015年以来,澳坤生物、益通股份、三水能源、光宇股份、普泰股份等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43家企业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家企业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5家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中心Q板挂牌……这无疑使得企业融资渠道更加畅通。 另一方面,我市积极落实对金融部门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对上市企业的奖励,对全市40多个金融机构和3000多家贷款中小企业进行了审核、上报;在14个县(市、区)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工作,与建设银行、尧都农商行、晋商银行等合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通过引导各融资性担保公司采取下浮担保费率、免收担保保证金、增加委托贷款等措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一个个真招实举,为我市民营经济营造出更好的发展环境。 创新模式谋发展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激发活力。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驱动。 为深入开展全市中小微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提升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我市编印了155条涵盖各项政策、措施、业务的知识手册,免费向企业进行发放;举办了15次以“送政策、送专家、送服务”为内容的“三送”活动,使得500余家企业受益。 在加强“专精特新”和“管理标杆”企业的服务与建设方面,我市组织专家对小微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活动,为包括山西光宇半导体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等8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包括琪尔康翅果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17家省级“管理标杆”企业提供相应服务,也使得这百余家企业成为全市中小微企业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除此之外,我市共建成侯马市普天小微企业创业园、襄汾县城西小企业创业基地、曲沃县城西拓展型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5个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了优越的场地、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截至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80余家,园区闲置资源利用率达到90%左右。 开拓市场,是民营企业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为了更好地开拓民营企业市场,我市多个部门联合,主办了临汾市首届知名品牌文化暨名优商品展销会,并开展“临汾百姓最喜爱的品牌”和“影响临汾百姓生活的百佳品牌”评选活动。展销会后,还组建起“地方好品牌”展厅,通过媒体及电商平台进行宣传推广,真正使临汾品牌走出临汾,走向全国。同时,积极组织我市乡宁琪尔康、襄汾平阳麻笺、襄汾铁环油漆、侯马鸿舟银杏等4家中小企业参加第12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在此次博览会上,全市3家企业达成销售合作项目5项,贸易成交额880万元。 政府给力、发展借力、民企发力,实现了从外因到内因的共同作用。伴随着全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春潮,我市民营经济正以自信与魄力,以百折不挠的精神,释放着经济的活力,续写临汾发展的辉煌。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