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经落下帷幕,回顾整个2015年的汽车市场,从销量来说可以说进入了近几年的低谷期,各企业推出的官降也层出不穷。不过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SUV逆市上扬,新能源汽车后劲十足,成为了不可多见的一抹亮色。2015年的车市也给很多企业敲响了警钟,市场格局可能重新组合,行业发展方向也许会颠覆传统。因此,互联网+成为了很多汽车一个战略方向。此外,路怒事件、天津港事件也与汽车行业有着联系。回首2015年,我们盘点了十大关键词,总结过往,展望未来。 关键词1:微增长 2015年结束了,微增长一词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新常态。2015年1至11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和3.3%。只有少数车企能“跑赢”大市,大部分车企产销同比持平,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自2000年以来,中国车市产销量从平均增速24%到7%,再到3%,意味着中国车市从高速增长转入“微增长”已成事实。 关键词2:SUV SUV已经成为支撑国内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一大引擎,2015年1—11月,SUV产销分别增长48.2%和51.1%,继续维持之前两年的超高速增长。与细分市场的火爆形成呼应的是各大车企投放SUV车型的热情和决心。值得一提的是,在销量前十企业中自主旗下车型占据七席,且增长幅度较大,自主品牌在SUV市场的主导地位显而易见。 关键词3:新能源汽车 2015年,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的优异表现让人大吃一惊。前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按照目前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今年将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头号生产大国。虽然跟整个汽车市场相比,新能源汽车所占份额仍不过九牛一毛,但新能源车型毕竟是汽车发展方向之一,未来前景不可小觑。 关键词4:官降 2015年4月5日,市场占有率达9%的上海大众在官网发布消息,宣布降低旗下多款车型售价,开启了整个中国车市的车企官降大战。随后长安福特、上海通用、北京现代等纷纷加入官降行列,尤其是上海通用成为上半年官降最狠的车企。尽管车企多表示官降是为让利或回馈消费者,但在增速放缓、销量下滑的大环境下,其背后意图都大同小异——以官方降价的形式吸引消费者,撬动市场销量增长。官降之战的出现,也是车企之间竞争升级的表现,价格战从原来的经销商层面上升到了车企层面。 关键词5:购置税减半 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新政一出,11月份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5566万辆,比上月增长16.5%,新能源市场销量直涨。同时,受购置税减半影响,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长幅度达两位数。不过,与2009年的刺激政策相比,由于市场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效果无法与之对比。 关键词6:互联网+ 2015年注定是属于互联网+的一年。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汽车产业,计划推出自己的“超级汽车”。传统车企最危险的对手从汽车巨头们变成了谷歌、苹果、百度、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当前,众多传统车企积极选择与更多的科技公司一起探索互联网汽车的生产模式,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关键词7:平行进口 从上海自贸区2015年1月启动后,目前我国已有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认定的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数量达78家。 关键词8:汽车电商 汽车电商其实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但是2015年汽车电商呈现出井喷的状态。除去老牌电商,一些以往以媒体身份示人的网站也加入到电商大战当中,甚至一些汽车经销商集团也加入到汽车电商的行业。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电商平台鱼龙混杂,各方唱衰、看好的都有。经销商与电商之间的博弈在今年已正式拉开帷幕,未来汽车电商化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9:天津港爆炸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一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车辆大量受损。由于中国进口汽车目前大约40%经由天津港,此次爆炸中,这些集中于天津的汽车企业损失严重。统计显示,2014年经由天津港进口的汽车有50多万辆。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天津港爆炸事件中受损的进口汽车为2.2万辆,损失达数十亿元。此次爆炸事件中,大众、日产、雷诺等多家车企受损严重,让人心痛。 关键词10:路怒症 2015年5月份,网上一段“成都男车主暴打女车主”的视频在网民当中引发大范围的讨论,网友纷纷指责男司机“暴行”,而随后第二段行车记录仪影像曝出,让看似明了的案情出现了转折,得益于车上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仪视频也让事发两辆车当时的情况得以还原。经过该事件后,行车记录仪一夜爆红,电商和用品店的行车记录仪销量明显提升,国内著名科技公司奇虎360还借势推出行车记录仪产品,刚上线就被抢购一空,而据淘宝网显示,在成都事件发酵的一个星期后,最畅销的行车记录仪的销量翻了三倍。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