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就在今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发展迅猛,不但成交额已经突破1万亿元,而且平台的创新、竞争也更加激烈。不过,问题平台率也创下历史新高,这也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而从未来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的规范监督,这也为其健康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亮点一: 网贷成交额突破1万亿 第一网贷最新发布的《2015年1-11月全国P2P网贷行业快报》 显示,2015年1-11月全国P2P网贷成交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0329亿元,同比增长267.34%;历史累计成交额14836亿元。梳理数据发现,11月份网贷业亮点突出。11月份,网贷业成交额创历史新高,第一次逼近1500亿元,达到1497亿元,环比增长7.85%,同比增长257.04%。 11月末全国P2P网贷贷款余额第一次突破5000亿元,达5109亿元,环比增长16.65%,同比增长301.84%。11月份全国P2P网贷平均综合年利率第一次跌破11%,为10.89%,环比降低0.13个百分点,同比降低5.05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P2P网贷参与人数日均35.82万人,环比增长2.31%,同比增长173.44%。截至今年11月底,纳入中国P2P网贷指数统计的网贷平台为3555家,未纳入指数、而作为观察统计的P2P网贷平台为464家,另有观察平台为763家,三者合计共4782家。截至今年11月底,纳入中国P2P网贷指数统计的3555家样本平台中(扣除13家非独立P2P网贷平台),总注册资本为1362.86亿元。 亮点二: 问题平台数量创新高 而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问题平台数量也在快速增加。11月份,新发生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失联跑路等情况的问题P2P网贷平台133家,环比上升104.62%,同比增长195.56%。2013年以来,P2P网贷行业已经发生各种问题平台1316家,其中今年前11个月954家,占72.49%。尽管问题平台大都是小平台,但还是给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同样,网贷之家的研究也显示,今年6月以来,问题平台数量不断下降,但在11月这一趋势被打破,且问题平台以跑路居多。盈灿咨询常务副总经理、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指出,虽然当下政策面继续向好,资本市场也开始新一轮注资,但是年底银行惜贷、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现实状况依然严峻,“年底问题多”的规律开始显现。同时,为了支撑人气,11月的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下降速度有所减缓,通过利率下降来缓解平台资金链紧张程度,短期内作用有限。“12月,投资人应关注违约成本高的大平台,警惕表面上看起来高大上但业务模式不甚清晰的平台,特别是要远离自融、拆标、严重依靠资金池的平台,拒绝高息诱惑,保留一年的战果。”马骏称。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关于P2P网贷的监管细节尚未出台,而行业中鱼龙混杂,机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业务操作不规范、信息安全技术水平不高、客户信息保护不严、对交易流程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资金错配、期限错配的情况仍然存在,客户资金安全存在一定隐患,未来行业健康发展有赖于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市场约束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协调政府、行业、市场力量,合力促进P2P网贷行业健康发展。 亮点三: 持续获得政策利好支持 继前期十部委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后,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对外发布,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此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上述《建议》的辅导读本上进一步指出:“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支持并规范第三方支付、众筹和P2P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 自今年“7·18互金指导意见”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各种指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的意见相继出台,虽然最权威的监管细则还未公布,但是政府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关注,表明其重要性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认可。此次纳入“十三五”规划,是对包括P2P在内的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更大激励。 亮点四: 上市争夺战更加抢眼 11月,宜信旗下的宜人贷正式向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递交首次公开招股(IPO)说明书,其后,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也公布了在香港的上市计划,将最快于2016年5月到6月期间递交上市申请,融资规模有望达到50亿美元。此外,诺诺镑客的母公司麦子金服也预计推出全员持股计划,准备海外上市。 另一方面,谋求在国内上市的P2P平台则纷纷瞄准新三板,民贷天下、PPmoney、团贷网等平台都对外宣称将谋求“P2P新三板第一股”。马骏对此表示,对于宜人贷上市融资,以及国内诸多新三板“选手”来说,虽然第一次公开募资的金额可能相对较少,但是,成为公众公司的增信意义显然更为重要,将有力弥补缺乏监管和公信力的环境下平台发展的短板,顺便为2016年很有可能开始的并购潮做准备。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