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日前,以“‘三农’金融注活水,春耕备耕不误时”为主题的第268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钱文挥、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兴华分别介绍了金融支持春耕备耕、乡村振兴的相关举措和经验做法。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节点,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对实现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充分发挥“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职能优势,积极支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 日前,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农发行董事长钱文挥介绍,“十三五”时期,农发行累计投放粮食生产方面贷款2824亿元。其中,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贷款1872亿元,支持种业、农机等农业科技贷款495亿元,支持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储备和供应贷款457亿元。此外,农发行还配合财政部发起设立并增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25亿元,为助力粮食稳产高产、种业振兴和农业生产资料保供稳价作出积极贡献。 为做好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农发行加大对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截至3月20日,共发放春耕备耕贷款366亿元。钱文挥介绍,下一步,农发行将用足用好信贷政策,继续安排120亿元支持春耕备耕,确保不误春耕、不误农时,全力支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农发行始终把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配合国家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十三五’期间,农发行深入开展了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战,累计投放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综合整治等农地提质增效类贷款1872亿元,取得了较好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经验。”钱文挥表示,下一步,农发行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硬措施,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概括起来就是要通过“五个加大”,力争在贷款投放额度和覆盖区域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是进一步加大专项考核力度。钱文挥介绍,将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通过加大专项考核、单列信贷计划、下达投放任务等方式,引导全行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将全力配合国家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和首场战役来抓,集中精力支持一批整区域、大规模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耕地保护与复垦、黑土地保护等农地提质增效类项目,力争实现早落地、早投放、早见效。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在不断加大内部资源倾斜和扩大业务授权的基础上,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项目公益性强、投资回报期长、担保资源不足等投融资特点,农发行将进一步研究出台更加“优质优先优惠”的差别化信贷政策,积极开辟“绿色办贷通道”,确保实现项目优先受理、规模优先配置、资金优先供应,并在利率定价方面最大限度体现优惠,努力为服务“藏粮于地”战略提供更加充足的长期低成本的信贷资金支持。 三是进一步加大精准支持力度。目前,农发行已将《农业农村部关于下达2021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及时转发至辖内各分支机构,要求各行精准聚焦全年1亿亩新建高标准农田和15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的目标任务,实行“沙盘式”作业和销号式管理,全力开展营销对接和项目攻坚,将每个建设地块层层分解到行到人,确保不留空白点和项目营销盲区。 四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钱文挥介绍,农发行将坚持“顶层设计、对标同业和基层首创”相结合的创新发展路径,紧密结合各地区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业务发展模式。同时,坚持融资先融智,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式的金融服务创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此外,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提升,不断拓宽农地信贷业务的内涵外延,切实加大山、水、林、田、路、村农业农村全域全要素综合治理与修复的支持力度,有效激发各方投建积极性,引导更多资金投入到农田基本建设。 五是进一步加大联合支持力度。即充分发挥多方合力,在积极争取央行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支持、有效降低企业投融资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发改委等部门的协同推进力度,通过联合推动、联合试点等方式,着力解决各类难点堵点问题,共同为构建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高效、生态友好的“大国粮仓”贡献力量。 支持打赢种业翻身仗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根本。钱文挥告诉记者,农发行将支持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聚焦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尤其加大对种业“卡脖子”技术创新攻关的支持力度,坚决支持打好种业翻身仗。 钱文挥具体介绍,在信贷支持方面,2020年农发行累计发放支持种业相关贷款26.39亿元,主要支持了高效制繁种、种子精深加工、农作物育种等现代种业关键技术成果转化领域;在种业基金投资支持方面,截至去年底,农发行投资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累计投资金额18.34亿元,支持了一大批种业龙头企业。 “十四五”期间,农发行将积极探索延伸种业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从新品种选育到种植服务各环节创新,将信贷资金支持重点向种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领域拓展,积极支持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支持全基因选择育种、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技术创新;支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推动突破关键技术,保护种业安全;支持生物育种产业化运用;支持重点育种项目、生物育种重大科研项目、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 钱文挥表示:“强大的种子企业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主力军,这在国际农业发展中已有非常好的实践。”但他也坦言,国内的种业企业较分散,骨干和龙头企业不突出。据介绍,农发行多年来致力于培育壮大龙头种子企业,今后将继续大力支持种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种子企业开展育种技术创新、种子繁育、生产、加工、销售等,推动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促进种企“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种业发展工作,启动国家种子基地建设,构建了海南、四川、甘肃三大国家级制种基地,以及100个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作为重点“国家队”。钱文挥表示,农发行将按照国家种业布局规划,推动打造国家南繁硅谷等高质量种业基地,积极支持国家级种业基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体系紧密结合,提升种业基地的建设水平,为农作物育种提供基础保障。此外,还要发挥现代种业基金创新引领作用,聚焦探索种业模式创新,建立长效支持机制。“关键时刻,农发行将全力以赴履行职责使命,全力以赴支持打赢种业翻身仗,确保中国饭碗装中国粮,中国粮用中国种。”钱文挥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