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据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办法》分总则、享受扣除及办理时间、报送信息及留存备查资料、信息报送方式和后续管理等五章共30条。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因涉及每个人的“钱袋子”,自开始征求意见开始,个税改革就得到百姓的关注。在2019年即将到来之际,个税专项扣除细则靴子落地,为每个人派了一个政策红包。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大病医疗扣除标准和范围的修改与我的呼吁契合,今后政策上要继续大力推进有感的减税降费。”与征求意见相比,租房租金扣除标准的上浮既尊重民意,又贴近实际。 那么,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房贷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方面,都怎么扣除? 《办法》提出,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自符合条件开始,可以向支付工资、薪金所得的扣缴义务人提供上述专项附加扣除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税款时,按其在本单位本年可享受的累计扣除额办理扣除。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享受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由其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同时,对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如何享受专项附加扣除进行了明确。 对于仅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要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应当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在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 为确保纳税人合法权益,《办法》规定,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在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税款环节未享受或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可以在当年内向该扣缴义务人申请补充扣除,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时申报扣除。 纳税人选择在扣缴义务人发放工资、薪金所得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向扣缴义务人报送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持续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每年12月份应当对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确认。 纳税人选择在汇算清缴申报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纳税人报送信息不完整的,应当补充完整。相关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报送变化情况。 对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报送方式,纳税人可以通过远程办税端、电子模板或者纸质报表等方式,向扣缴义务人或者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并根据纳税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不同方式,细化明确了具体的信息报送方式及要求。同时,鼓励并引导纳税人采用远程办税端报送信息。 《办法》明确了专项附加扣除后续管理相关规定。纳税人应当对报送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扣缴义务人应及时按照纳税人提交的信息计算办理扣缴申报,不得擅自更改纳税人提供的相关信息。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表及相关备查资料,应当自法定汇算清缴期结束后保存五年。扣缴义务人对纳税人报送的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资料应当自预扣预缴年度的次年起五年内留存备查。税务机关核查时,纳税人无法提供留存备查资料,或者留存备查资料不能支持相关情况的,税务机关可以要求纳税人提供其他佐证,不能提供其他佐证材料,或佐证材料仍不足以支持的,不得享受相关专项附加扣除。 税务机关核查专项附加扣除情况时,可提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核查,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核查。纳税人存在报送虚假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重复享受专项附加扣除、超范围或标准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拒不提供留存备查资料以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责令其改正,五年内再次发现的,视情形记入有关信用信息系统,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涉及违反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规的,税务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