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首页 › 头条新闻

尧都农商银行:归来吧——“背包精神”

2018-5-6 01:41| 发布者: 解刚| 查看: 1021| 评论: 0|原作者: 窦丽艳|来自: 临汾金融网

摘要: 继续发扬“背包精神”,不怕千难万苦,不畏曲折坎坷,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不计得失,建功立业

  临汾金融网讯( 窦丽艳) 上世纪的五、六、七十年代,我们的农信先辈们回访与联络客户时,哪像我们现在交通通讯工具现代化,出行有摩托车有汽车,沟通有手机。尤其在偏僻山区工作的农信人,条件非常艰苦。作为一个基层农商行网点工作80后农信人,我经常听身边离退休的老同志讲,那时候正在创业的农信人,上山下乡时肩挎一个黄背包,就凭一颗对农信事业赤诚的情怀,全靠一双脚跋山涉水,不怕山高路远,不畏风暴雨骤,踏遍辖区的每一个山庄窝铺,将党的惠民金融政策送到善良而敦厚的父老乡亲的家门口。远山在深情地呼唤,大地在深情地呼唤,新时代的农信人在深情地呼唤,归来吧——曾经的“背包精神”。

  说到“背包精神”,我省夏县信用联社理事长冯玉锁同志的英模事迹催人奋进。他情系一方人民群众,用“背包精神”打造农村信用社“百姓银行”。身为信用联社“一把手”,他从事农村金融工作18年,问农情、访民需、解民困。他对农民有着诚挚的感情,深知农民群众“贷款难”的疾苦。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一年三百六十天,他有80%的时间在工作最前沿,在农村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走访问寒问暖,被当地群众称为“背包银行”新传人。2010年4月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冻灾”,把夏县宏伟瓜业合作社的100多亩西瓜冻成“黑蛋蛋”。冯玉锁闻知后,马不停蹄地连夜带着信贷员上门服务,提供5万元贷款用于帮助农户应急救灾。宏伟瓜业合作社负责人田宏伟说:“当时西瓜遭灾,走投无路时,冯玉锁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利用贷款及时补种,挽救了损失,那真是雪中送炭!”

  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如今一些基层信用社信贷员再也不用背着帆布包,追着群众放贷款、收存款了,但群众怀念当年的“背包精神”。

  今年以来,尧都农商银行持续开展了“访客户、送服务、共发展”活动。在“访”字上下功夫,在“送”字上做文章,在“赢”字上发寸力。将客户分为几个群体,在“五个摸清”的基础上,落实营销进度、营销人员、营销措施,从客户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找准服务切入点,面对面开展营销攻势,缩短营销半径,提高营销成功率。记得,是一个非常炎热的休息日,火样的太阳下烤得街边的树儿叶子打卷,我们的员工们满头大汗,顶着炎炎烈日,手提资料包,一间间商铺摸底、登记,了解客户,一边针对客户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热情主动地向客户介绍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POS机等电子类产品,提供各类理财、存款、支付结算等产品和服务。忆往昔,为了完成总行交给的金融扶贫任务,组织人员充分发扬“背包下乡,走村进户”的传统,在对汾西县对接的贫困村的农户进行资料收集、评级、授信的工作中,为使贫困户尽快得到信贷支持,我们的工作人员早出晚归,没有节假日,加班加点地入户登记、整理资料。我们的客户经理每到一处公示贷款流程,让贫困户“一目了然”。我们的工作,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70多年的风雨磨砺,山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过去的辉煌,靠的是一代又一代农信人薪火传承的“背包精神”;未来的开拓,依然离不开新时代的“背包精神”。新起点新征程,在尧都农商银行“转型提质”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年轻一代的农信人,任重而道远,将从先辈们手里接过接历史的“火炬”,义无反顾为梦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一以贯之的实干心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义无反顾的担当状态,继续发扬“背包精神”,不怕千难万苦,不畏曲折坎坷,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不计得失,建功立业,续写尧都农商银行的新华章,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让青春在奋斗与奉献中闪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电话:0357-3991268
联系QQ:64962235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