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李 锐(基金主笔) 尽管联通混改非常抢眼,但终究无法拖动整个大盘前行,而从整体表现来看,固收类基金业绩更加抢眼。来自财汇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昨日,债券基金今年以来整体飘红,同期业绩涨幅平均超过1%,而取得正收益的基金数量更是达到九成,随着四季度的临近,多家基金认为债券基金已到配置阶段。 债基业绩整体飘红 尽管债市持续低迷,但债券基金的整体表现还是比较出色。来自财汇的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计算,截至8月21日,1819只债券基金(分类单独计算)今年以来整体飘红,同期业绩涨幅为1.73%。单从数据来看,债基这样的涨幅并不出色,但考虑到同期股市、债市的持续低迷,债券基金整体能取得这样的业绩已属难能可贵。 而在上述1819只基金中,同期取得正收益的基金数量达到1632只,数量占比高达89.7%。也就是说,在上述所有基金中,有九成基金今年以来取得正回报,这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从具体基金产品来看,今年以来业绩差距非常悬殊,其中业绩涨幅最高的已经达到98.79%,其实不难想象,这样的业绩一般是因为出现大额赎回,赎回费计入基金收益后造成的,该类基金的份额又比较小,所以会出现基金净值涨幅大幅飙升的现象,这在今年的市场里已经屡见不鲜。而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今年涨幅比较大的六只基金里,同期涨幅都在20%以上,其中大多数都存在巨额赎回的状况。 而在业绩较差的基金中,转债进取今年以来出现13.41%的跌幅,估计是与股市表现不佳有很大关系,而在其它跌幅较大的基金中,大多都属于分级基金,同期跌幅超过4%的基金数量达到11只,中海、海富通、信诚、交银旗下基金均有涉及。 债基分红屡见不鲜 凭借良好的业绩支撑,债券基金近期分红的也不在少数。本周伊始,就有4只中长期债券型基金发布分红公告。实际上,三季度以来已有不少债基实施分红。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21日,下半年已有295只基金分红316次(A/B/C份额分开计算),累计分红69.19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加20.33亿元。基金分红总金额超过1亿元的产品有19只,也远高于2016年同期水平,其中债券型基金占了9席。工银瑞信旗下两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出手阔绰,分红额均超2.6亿元。 从每份基金分红累计金额来看,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海富通上证周期产业债ETF最高,分红1.3元/份。长盛同禧A、长盛同禧C 两只二级债基分别分红0.31元/份和0.27元/份,天弘、中欧、国泰基金旗下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分红也超过0.1元/份。 今年以来,有不少产品多次分红,其中68只产品分红次数达3次或以上。在分红次数超5次的20只产品中,16只为债券型基金,除了2只为短期纯债型基金,另14只都是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分红次数最多的高达8次。 新基金抢搭顺风车 而在这波债市回暖的影响下,债基新产品纷纷抢搭顺风车。8月21日,金鹰添瑞中短债基金正式发行,该基金重点投资具有良好流动性的中短债主题证券,且这类资产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不投资股权、权证等资产,也不投资可转债、可交换债,属于预期较低风险,但预期收益高于货币基金的基金类型。 兴全基金旗下正在发行的首只二级债基——兴全恒益,该基金主投债券市场,还可以将少量基金资产投资于权益市场,以实现基金净值的持续增长。据介绍,兴全恒益基金资产中不低于80%的部分投资于债券市场以追求较为稳定的收益,并适度参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以增加基金收益,而该基金最大的亮点在于将采取固收、权益双基金经理管理的方式。 正在发行的万家家瑞债券型基金,在以债券等固收类投资为主的基础上,借助量化投资策略增强基金收益。公开资料显示,万家家瑞以两种“打法”亮出稳进的招牌。一方面,该基金主配债券资产,优选中高评级信用债获取票息收益,另一方面,采用量化策略。 此外,国泰基金旗下国泰中国企业信用精选债券型基金(QDII)正在发行中,以期捕捉境内外债市投资机会。在投资策略上,该基金投资境内债和境外债,并根据两个市场风险进行动态调整。境内方面,该基金以信用债为主、利率债为辅,中长久期精选信用资质较好的个券,短久期则精选产能过剩行业龙头;境外方面,该基金重点关注美元债,同时聚焦优质中国海外上市公司(中国香港为主)。 债基配置时机已到 “目前短端品种的收益更为确定,是一个比较好的布局时机。”金鹰添瑞中短债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戴骏表示。金鹰基金固收团队认为,从目前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等方面来看,未来的债券市场或“短空长多”。在债券操作上,近期通过配置高性价比短端产品获得高额票息,继续维持短久期中高评级的策略,以获取更多确定性收益。 展望未来债券市场,万家基金指出,债市买入时机出现。受制于资金面持续偏紧和再通胀预期升温,近期利率有所上行。但从近期多个央行口径来看,货币政策已经从持续偏紧转向了不紧不松,均意味着债市基本没有大的风险。在这样的大格局之下,债市的机会增多,操作思路便是逢低买入。。 招商证券表示,债券市场微观结构已经在做出相应调整,驱动市场走势的短期因素逐渐从“流动性”切换到“基本面”,未来需要密切观察商业银行资产端的“量”和“价”,新一轮上涨的“催化剂”正在逐渐形成。(网站首页图:晨报资料制图)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