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快消巨头康师傅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实现营收285.68亿元,同比增长4.2%,股东应占溢利7亿元,同比增长54.59%。而看似“亮眼”的双增长背后却疑点重重,尤其毛利率一直下跌,已惨不忍睹。
![]() 具体而言,中国商报记者从财报获悉,康师傅净利润大增的同时营收增幅很小,也即“增利不增收”,数据显示,康师傅股东应占溢利7亿元,同比增长54.59%,而营收285.68亿元,同比只增长4.2%。而分业务看,康师傅方便面业务净利润同比增加33.54%,而收益却仅增长1.75%;饮品业务净利润同比增加41.32%,而收益仅增加5.8%,幅度相差甚远,而就这营收的微幅增长也与改变货币计价单元,与人民币计价提高业绩有关。 此外,康师傅净利润大幅增加却伴随着毛利率的下滑,甚至已经跌破30%。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康师傅毛利率下滑2.53个百分点,目前已跌至29.1%,其中,方便面业务毛利率同比下跌0.37个百分点至27.52%,饮品业务毛利率下跌3.91个百分点至30.05%。 值得注意的是,连进来负面新闻缠身,饮品业务连年下滑的统一集团2017年上半年的毛利率都达到33.6%,康师傅近年来的毛利率完全被秒杀,甚至跌破30%,简直惨不忍睹。 而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康师傅在营收几乎不增加,毛利率下滑的背景下是如何实现净利润的“虚高”的?懂点经济学的人士肯定知道,营收和毛利率的指标都是针对公司主营业务,而净利润涵盖了其它业务收入支出和营业外的收入支出。那净利润的虚高很可能就是主营业务以外的业务收入猛增造成的。 这不禁使人联想其康师傅前段时间频繁变卖资产。资料显示,今年2月中旬,康师傅以2.16亿元的价格将一处厂房及配套设施出售,康师傅表示,出售将产生6000万的净收入,所得款项将提高其现金储备。7月初,康师傅又公告出售5家工厂,这五家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即饮茶、果汁饮料、碳酸饮料,同时也包括部分瓶装水产品,意向接盘方漳州伊莱福食品有限公司,即康师傅的上游原料供应商。 中金公司研报称,今年年初,康师傅进行了第一轮资产处置,出售了西安空置的方便面厂和饮料厂;第二轮资产处置有望在今年3季度完成,涉及南宁、南昌、成都等地的5家饮料厂,第二轮资产处置的规模占其饮料资产总规模的10%。 这就不难理解,康师傅看似“亮眼”的业绩只不过是通过不停的“卖卖卖”增加其它收入而实现的净利润“虚高”,其真实毛利率早已不忍直视,而看似充足的现金流也只不过是其为避免陷入业绩下滑泥潭不停变卖资产的附属品。 不久前,有饮品经销商对中国商报记者透露,康师傅饮品的利润太低,很多经销商都不想经营它的产品,比如,卖农夫山泉的茶派经销商获利30%,而卖康师傅饮品获利尚不足10%,可谓哀鸿遍野。 此外,康师傅毛利率一直处于下滑态势,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上半年,康师傅毛利率分别为32.89%、31.64%、29.1%。(记者 周子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