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临汾街头,总能看到有些游客饶有兴致地在一些特殊的“景点”前拍照合影。这些“景点”的造型或夸张、或时尚、或古典、或科幻……有的模仿鸟巢、水立方、有的像宫墙和城堡,还有的像大院和图书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引人眼球的“景点”居然都是临汾街头的五星级公厕。 厕所,五谷轮回之所,简陋不卫生的印象早已深入人心。但在临汾,所有的公共厕所都将颠覆你对厕所的所有想象。昔日提供方便的简陋场所,因其新颖的设计、整洁的环境、完备的设施,已开始成为城市中的小品景观。这些极具艺术特色的公厕各具姿态,自成一格,在静默中彰显出一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临汾,这样一个曾经位列世界“十大污染城市”榜首的内陆城市,近年,一次又一次地惊艳人们的视野。这座城市叫响“把公厕建成星级标准,让市民享受公厕文明”的口号,率先打赢了中国公厕革命的第一场大捷。如今,公厕已成为临汾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厕所革命推进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全国厕所革命三年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以全域旅游理念,持续深入推动厕所革命。临汾公厕革命也将继续让百姓享受改革红利。 公厕之便百姓之幸 一座公共厕所,除了方便之外,还能干什么? 陈女士每天在鼓楼广场晨练完,总要在这里的77号公厕里歇一阵、洗把脸、喝口水。临走时,还要在公厕里摆放的电子秤上称称体重。她把公厕的图片上传到朋友圈,外地的微信朋友好友们的猜测千奇百怪,有的说在酒吧、有的说在ktv,当大家得知在厕所后,都惊讶不已。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临汾人,陈女士对家乡厕所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离开我们临汾最差的体验就是这个路口有公厕你不想去,着急想去下个路口却再也找不到了。我们临汾的公厕不仅干净卫生、美轮美奂,关键是这么优质的服务却不用花一分钱。” 86岁的张国信老人以前在离家较远的平阳广场晨练,现在在家门口的公厕旁,老人和几个伙伴们每天在这里打太极拳。“ 以前出门晨练,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现在每一座公厕就像一个微型的街心花园,不仅空气好,赏心悦目的绿植也很多。晨练时,不用担忧找厕所,练完了大家还能洗涮一把,太方便了。” 政府买单,市民方便。提起临汾的公厕,临汾的市民们有说不完的感受、表达不完的喜爱。记者看到,临汾市区的每一座公厕100%都由绿地环抱,大多数公厕外修建了雕塑和花池,栽植了各色花卉、塔松、白杨、竹子等各种植物,每一座公厕外都是一处绿色生态小花园,不仅净化了城市空气,而且为人们打造了娱乐休闲歇息的场地。过去居民晨练只有平阳广场、鼓楼广场等两大去处,现在,几十座公厕成了人们清早晨练、下午乘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为了搞好公厕管理,临汾市已建成的公厕均是标准化设计,并且针对残障人士配备方便设施,干净整洁,气味清新。每座公厕配置两名专职清洁人员,统一着装,分两班轮流值守,24小时服务。公厕里还贴心地配备了毛巾、洗手液、杀虫剂、垃圾袋、胶带、蚊香、口罩、墩布、扫帚、剪刀等服务用具。公厕内部装饰精美,各种具有艺术气息的摄影、绘画、编制作品跃然墙上。 更让临汾市民引以为豪的是,用不了多久,“智能厕所”将出现在临汾街头。这些公厕不仅具有卫生间的功能,还将成为旅游服务的智能终端,里面配备无线网络,加装了提款机,还可以放置自动购物机和提供在线预订服务…… 看到这些堪称艺术品的公厕,谁能想到,2008年以前,临汾市这座中型城市的背街偏巷仅有几座简易公厕,百姓饱受入厕难之苦,街道常遭“随便”之害。简易公厕影响了城市的美观,给人们带来不便。 2008年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厕革命拉开序幕。临汾市住建局提出了“改造一条道路,改善一片环境,方便一方百姓”的理念,在全国率先确立打造“方便之城”的民生目标,确定了“显著位置建公厕,见缝插针建公厕”和“一切向公厕让路”的特殊方针,第一次把公厕建设纳入城市改造和城市建设的大盘子。自此,临汾公厕走上改革的漫漫长征路…… 公厕为城市增添品牌价值 “这是公厕?还是文化艺术馆?”在临汾市鼓楼广场77号公厕门口,来自安徽省蚌埠市的考察团成员们在看到这座公厕后,都惊叹不已。对于这样的场景,77号公厕的管理人员杨女士早已忘记这是自己看到的第一百零几拨考察团。 进入公厕后,考察团成员们的相机不停地拍照录像,残疾人卫生间、防滑地砖、红外线自动冲水设备、衣帽钩、钟表、体重秤……从外观形象到内部设施,从建筑质量到管理服务;从每一处细节设计的精巧到每一个小品景观的匠心独具……每一处人性化和高科技的设计都让考察团给予高度评价。 在参观82号足球公厕时,一位成员惊讶不已:“这座足球公厕,室外是球体的雕塑,室内的墙砖纹理又是球状,连顶灯的开关也是球形设计。这么协调的设计感是得下多少工夫才能想到和做到?我们这次一定要取得‘真经’,把临汾公厕建设发展的秘笈学到手,回到蚌埠后要潜心研究学习。” 来临汾出差几日后,北京市民张先生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临汾的公厕在北京都很少见。公厕能建造的这么有温度和诗情画意,让这座城市也变得让人留恋和想念。” 临汾的大学生小伟把老家的公厕照片发在校园网上,顿时迎来校友们的围观。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学生们议论纷纷,究竟是哪一座城市能把公厕修建的如此高大上,如此精细美? “神仙皆知食为天,人间有谁不方便”、“有来有往解不断,若即若离总相依”……谁人能想到这么妙趣横生的对联居然会出现在临汾的公厕里。前不久,忻州市环卫处处长在参观临汾公厕后如此评价:“临汾公厕像家一样亲切,同宾馆一样高档,和景点一样漂亮。” 民众的心声道出了人民对公厕的期望。近年来,全国100多个城市先后考察参观,前来临汾取经的外地官员一批接一批,公厕已经和临汾城融为一个整体,成了临汾的一景儿。这些点点滴滴的细微表现,正是临汾人从公厕感受到的文明,骄傲和自尊。 一座座公厕矗立在十字路口黄金位置,把最大方便让给百姓,让临汾市民更有社会尊严;一座座公厕跻身公园广场,与环境相融,与市民贴近,成为公众休闲纳凉之所;一座座守候在街头路边,让百姓再无寻厕之难、入厕之忧。眼下,公厕成为临汾市最有代表性的设施,也是让市民更有尊严感的光明之所。 据了解,在第11界世界厕所峰会上,时任临汾市市长助理、住建局长宿青平发表了“公厕全球化”的主题演讲;在第九届“迪拜国际最佳范例奖”颁奖大会上,临汾公厕代表中国公厕首次登上国际舞台,从迪拜搬回了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全球十佳”的大奖;2016年,中国公厕品牌示范城的称号花落临汾…… 公厕从幕后走到台前 让公厕从幕后走到台前,临汾是成功的“革命者”。表面上看,这是一场貌似简单的“公厕革命”,实质上是触动了无数人的传统观念和现实利益的“革命”,是城市民生领域提升百姓社会地位的“革命”。 从一开始,临汾市就郑重提出:“建方便之城”,不但要建,还要“建于显著位置”,更是确立了:“见缝插针建公厕”的方针,确定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管理,免费开放”的模式,冲破了重重障碍,有效解决了困扰市民入厕难的问题。百姓不再遭受寻厕之苦,老人们再也不遭憋尿之罪,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员再也不忧入厕之烦。 第一座公厕位于解放东路的商务局东侧,顺利完工,投入使用。第二座公厕,选址在解放路中段,附近大多是职工宿舍,估计阻力最大,便决定晚上11点后再开挖。果然,挖了没有多久,附近的群众闻声出来阻止,甚至有两个老人手拿救心丸,跳进坑内不让施工。劝说工作做了大半夜,老人还是不依,无奈,只能停止施工,再想办法。经多方了解,获得老人亲属的帮助,才将工作做通,公厕如期完工。 国庆节前夕,解放路拓宽改造工程顺利完成,3座公厕也竣工投入使用。至此,“公厕革命”虽阻力重重,但战战告捷。标准化公厕的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现象,树立了全新的公厕形象。许多市民感到新奇,骑车或徒步前去参观,周边居民看到干净卫生的公厕环境,也随之改变观念,由排斥转向接受。 标准化公厕从半夜里偷偷启动,拉开了公厕“革命”的序幕,引来了一场公厕“革命”,公厕形象的“革命”,生活方式的“革命”。这场革命的价值和意义已不是单一的为市民入厕提供了方便,更在于人们对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人们开始感悟到,人的健康和享受不能只体现在“吃喝”方面,在“拉撒”上同样能够体面。一座城市,没有标准化的公厕,就不能保障百姓的卫生和健康,也不能奢谈什么城市文明。 随着临汾公厕的修建成功,越来越受到百姓的重视和“高看一眼”。市民公厕观念的转变,大大促进了公厕社会地位的提高。短短五年,临汾公厕从无到有,基本实现路路有公厕,街街能方便,公厕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登上了城市的大雅之堂。目前,临汾有86座公厕,分布于各个街道和公共场所,拥有男女蹲位总量1800余个,每座公厕日接待量2500人次,日接待量20万人次,年服务总量达6000多万人次。公厕服务让百姓受益,市民入厕成为一种生活享受。 入厕尊严是其他尊严无法替代和掩饰的尊严,也是文明尊严的最后底线。临汾正是用公厕的文化和内涵维护了自我和外客的尊严。世界厕所组织官员沈锐华说:“中国有古老的风景名胜,人们都想看到它们,干净的厕所会带来机会和财富。” 一个城市,只有切实关注了民生,其发展就会有质的飞越。当临汾人从公厕里露出笑容、发出笑声的时候,临汾也将再次腾飞。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