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首页 › 特色专区

中国经济网记者零距离接触“旺旺”

2017-5-3 21:19| 发布者: 解刚| 查看: 798| 评论: 0

中国经济网青年员工走进旺旺集团北京总厂。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旺旺雪饼、旺旺仙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米饼产品,它们和其他众多旺旺产品一起,自90年代以来,陪伴着国内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可是,这样好吃又放心的米饼产品,要多长时间才能做出来呢?恐怕知道答案的人就不多了。为增强广大青年员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7日,中国经济网组织青年员工来到旺旺集团北京总厂,与相关负责人面对面座谈,并深入企业一线,对旺旺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实地探访。

  成立于1962年的旺旺集团,是一家在台湾成长、在大陆发展的两岸知名食品制造企业。截至2015年底,已经在全国各地设立37家生产基地及300多家营业所,总计员工6万多人。发展至今,其业务已拓展至媒体、金融、饭店、医疗、文化等众多领域。2008年,旺旺接手了台湾最大的媒体集团——中时集团,并创办了台湾第一份专门报道中国大陆资讯的媒体——《旺报》。旺旺集团长期热心公益事业,旗下有六家基金会。旺旺集团北京总厂自1995年开始在平谷投资建厂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去年北京总厂营收已达到11亿元,缴税1.6亿元。北京总厂员工人数平时大约在1500人左右,旺季可达到25003000人。


中国经济网青年员工与旺旺集团北京总厂相关负责人座谈。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旺旺集团驻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林天良先生长期从事传媒行业,他曾促成了台湾媒体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多项重要合作,其中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互联网发展论坛已经成为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连续举办的重要论坛。在座谈会上,他向中国经济网青年员工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旺旺米饼产品,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包装成品,要花多长时间?答案有些出人意料:大约要花3天时间,70个小时左右。一块小小的米饼要经历20多道工序才能成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或许能够体现出旺旺对于技术、品质和食品安全不懈追求的态度。

  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国经济网致力于深耕报道,已形成了独特的优势。而旺旺集团对于食品安全也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集团开了一百八十多场会议,动员两万多人,不仅是旺旺员工,还有上游原料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也都参与进来。”对于一年多前旺旺集团在学习贯彻落实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上所作的堪称总动员般的工作,林首代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我们引以为傲的是,近年来大陆和台湾那些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件,旺旺并没有涉及其中。这源于旺旺多年来在食品安全上所作的努力。”林首代对我们如是说。


中国经济网青年员工参观旺旺米饼产品生产车间。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中国经济网青年员工参观旺旺米饼产品生产车间。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旺旺米饼产品生产车间。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接下来的工厂参观活动让大家对林首代的话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在严格按照流程消毒后,“全副武装”的中国经济网青年员工分两批走进了略显神秘的生产车间,在讲解员陪同下,参观了旺旺米饼产品,以及旺旺果冻产品的生产过程。卫生安全的生产环境、独特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一丝不苟的生产人员,都让大家印象深刻。“人生中从来没有洗过这么多次手,”新闻部的张雪在参观过后感言道:“从车间环境也看得出来,旺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广大消费者长期青睐旺旺这样的大品牌,是有道理的。”

  作为旺旺仙贝的忠实粉丝,市场部的李佳也有话要说。“我最喜欢吃的芝士仙贝,为什么在我家附近都买不到?”在一番“抱怨”之后,李佳表示:“这次参观工厂的经历让我对旺旺更喜欢了。旺旺对于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经济网青年员工与旺仔塑像合影。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我们在旺旺集团北京总厂的停留时间并不长,只有半天,但是,在离开的路上,大家显然意犹未尽,关于旺旺的话题一直在持续着……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次活动所带来的收获,或许并不只是一次完美的参观体验那么简单。旺旺为什么能一直这么“旺”?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更多地深入思考。(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电话:0357-3991268
联系QQ:64962235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