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成都3月10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师荀)近日,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索玛基金会”)的一封社会公开信让众多爱心捐献者炸开了锅。该信称,一名欠款400多万元的“老赖”邱纪芬,隐瞒身份进入基金会工作,不仅涉嫌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善款,还盗取基金会资料诱骗捐助人。对此,中国青年报社·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邱纪芬,她表示索玛基金会的公开信多处不实,属“诬陷”,“觉得自己很委屈”。 索玛基金会:前工作人员系“老赖”,侵占善款5000元 2017年2月25日,索玛基金会发布公告称邱纪芬、陈凯已于2月21日正式离职,不再负责“索玛花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和基金会任何工作。3月6日,索玛基金会再发公告,称邱纪芬、陈凯在工作期间擅自盗用基金会资源,私自发起一对一项目,并诱导捐助人捐款等,对此基金会将向公安机关报案。 3月8日,索玛基金会在《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就“邱纪芬事件”致社会的一封公开信》(以下简称“公开信”)中,详细公布了相关调查结果。公开信未提及陈凯,只通报了“邱纪芬涉嫌多次严重违背基金会章程和相关工作纪律”的情况。 情况一,“涉嫌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善款”。公开信称,2016年9月21日,邱纪芬到四川省木里县中学发放“一对一助学”善款,本应每个学生发放2000元。但是2016年11月3日,基金会在回访时发现部分学生签收2000元,实际上仅拿到1000元。 经核实,共有5位学生少拿了1000元,对此基金会对邱纪芬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求她立刻归还私自克扣下的5000元。但是,邱纪芬以各种理由拖延,在主管人员的多次督促之下,才于2017年2月24日将这5000元归还了基金会”。 公开信附有当事学生的回访表,上面写道,“当初她问我们有没有别的人资助我们,我说没有。她给了我1000元钱”,“她让我们签了字,签字表上有2000元钱,她说下学期还要给1000元”。 情况二,“隐瞒身份、涉嫌伪造证据、欺骗基金会”。公开信称,邱纪芬在应聘基金会支教老师及工作人员时,虽然提供了无犯罪记录证明,但故意隐瞒了多起官司缠身的事实,欠款金额高达400余万元,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不诚信人员”和“老赖”。认为邱纪芬是“以欺骗的手段进入基金会支教以躲避法律的制裁”。公开信附有多张法院公开网站上查询到的邱纪芬官司材料,以及她的详细个人信息,包括照片、身份证号(部分)、住所地等。 情况三,“盗取基金会资料、诱骗捐助人、私自发起其他项目”。基金会认为,“邱纪芬在负责‘索玛花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期间,利用工作之便,盗用基金会的爱心助学资料,私自发起一对一项目,再以基金会的名义诱骗捐助人进行捐款”,“在捐款过程中,让捐助人往私人账户汇款,导致许多不明真相的爱心人士上当受骗”。 情况四,“拒绝履行离职手续,拒绝交出其负责工作的相关资料,为其继续不正当骗取捐款提供方便”。公开信称,邱纪芬离职后拒绝交出其工作微信、多个一对一捐助人微信联系群,并将工作号“改换成为她自己的募捐项目联系号”等,严重影响了基金会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 对此,索玛基金会表示,将向成都市公安局报案,向宁波市法院执行庭反应邱纪芬的情况等。 邱纪芬:“老赖”不能从事公益?对索玛花工作问心无愧 面对索玛基金会言之凿凿的指责,邱纪芬表示“自己很委屈”,她对着公开信逐句、逐条地向记者解释其中原委。 “孩子们没有说假话,他们在回访表上写得很明白,我当时确实说下学期再给他们1000元。”邱纪芬称,她给孩子们发善款期间,另一个资助项目“作业本计划”的工作人员表示也在资助当地孩子,可能存在重复资助的现象。因此,她对孩子们说先发1000元,等她核对名单后,如果没有重复资助就下学期再给1000元。 据邱纪芬介绍,“索玛花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绝大部分孩子都是跟学校对接,一次性将善款转交给学校并签字,然后由学校按月或按学期发放。但是,有数十个孩子属于个案,学校不愿意出面对接,只能由工作人员找到孩子,将钱直接交给孩子。 “其实,当时一共有7个孩子只给了1000元,另外2个前几天已经给过剩余的钱了,公开信里没有写。”邱纪芬说,她沿用了分期发钱的方式,本以为等查明有无重复资助后,于下学期再发钱没什么问题。2016年11月基金会就知道了这件事,她当时也做了解释,正在跟“作业本计划”项目核对资助孩子的名单,但没想到会在今年3月被基金会指责“侵占善款”。 “我承认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有一点问题,但我的初衷是好的,也从没想过侵占善款。”邱纪芬说。 与跟邱纪芬同行发放善款的索玛基金会前工作人员余佳也向记者证实了邱纪芬的说法,表示发钱和签字的全程她都在现场,邱纪芬确实是为了避免重复资助才先给1000元的,不可能是为了侵占善款,“她的为人信得过”。 邱纪芬离职前,索玛基金会多次要求她归还5000元,但都被她拒绝。对此,她解释说:“已经出账的钱,交回去是归基金会所有,还是进‘小金库’?我要把钱直接交给孩子们,这是我承诺过他们的。”邱纪芬向记者展示了此前她与索玛基金会工作人员的聊天记录以证明自己的说法,她说自己最终也没把钱直接交给基金会,而是交给了负责“索玛花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的新工作人员。 此外,邱纪芬认为,公开信说她“隐瞒身份、涉嫌伪造证据、欺骗基金会”纯属污蔑。“入职时,基金会要求提交的是无犯罪记录证明,我的证明是派出所开的,怎么能说是伪造证据?而我上‘黑名单’的事情,周围的同事基本都知道,并没有故意隐瞒。”邱纪芬说,她曾在宁波做外贸生意,被卷入私募“高利贷”诈骗,陷入了1000多万元的三角债,后来法院拍卖了她名下的全部财产,包括一间厂房、一套房子和一辆车,“我已经还了700多万元,剩下400多万元的欠款无力一次性偿还,只能以每年的农村股金分红抵充,一直在还款”。 记者注意到,在邱纪芬的官司材料中,“失信被执行人行为具体情形”一栏填写的是“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法”等,对此,邱纪芬解释自己并不存在上述行为,怀疑“这是法院按照惯例复制粘贴的”。 2015年7月,邱纪芬“净身”进入索玛基金会从事公益事业,想在新的地方开始新的人生。但由于没能完全偿还欠款,她一直背着“老赖”的恶名。她将自己称为是一个有“黑点”的人,但又愤愤不平地说:“谁说上了‘黑名单’的人就不能从事公益?” 2017年3月8日,在索玛基金会发布公开信后,邱纪芬在朋友圈发了一篇长长的自述,讲述近两年工作中“不得不说的话”,文中她反复提到与索玛基金会秘书长黄红斌的矛盾,还称此前因报销的事被她冤枉过,“到现在积攒了1万多的差旅费一分没报”。 2016年12月,邱纪芬口头提出辞职,准备做一个小学生的公益项目。 2017年2月,陈凯在“腾讯公益”发起了“朗朗书声放飞未来梦”项目,没想到一下就募捐了十多万。邱纪芬说,这个项目她与几位支教老师有所参与,猜测“可能索玛基金会觉得这个项目威胁到了他们”。但她明确表示,自己在正式离职前从未在朋友圈转发和宣传过该项目。 而对于骗捐的指责,邱纪芬说:“我对每一位‘一对一’捐助者都解释过这不是索玛花的项目,是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认领的一个资助小学生的项目,对接过程中也把孩子的全套资料发给大家,不存在诱骗行为。所有单独汇入陈凯账户的钱,由陈凯统一代捐到‘朗朗书声’项目里,并把代捐凭证发给每个资助人。我们跟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对接开票事宜,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核对后开票并以挂号信方式寄出。” 不过,目前邱纪芬确实没有交出索玛花的工作微信号,她表示,自己早就跟基金会说过,可以转交微信和其他工作群群主,但要等到纠纷了结以后。 3月9日,邱纪芬在该工作微信号上发布朋友圈:“热议过后是用时间去评判对与错,任何假象的东西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她向记者表示,自己问心无愧,“如果事情真如公开信所说的那样,就直接报案,犯罪的行为公安局是会马上抓人的”。同时,邱纪芬认为,索玛基金会对她进行不实指责并公布她的个人信息,侵犯了其名誉权和隐私权,她已联系律师准备起诉。 目前,索玛基金会理事长王跃以部分事实尚未调查清楚为由,拒绝接受记者采访。但他表示,公开信是经过基金会认真调查的,内容属实,“如果你觉得有些地方经不起推敲,那是你的权利”。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