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韩祎 吴红毓然)2月28日,江阴银行( 002807.SZ )公告一起涉及诉讼的票据案件,其控股子公司宣汉诚民村镇银行(下称宣汉诚民)作为被告人,被要求支付原告(恒丰银行)垫款本息合计约1.11亿元。
这是一起由村镇银行内部人员私刻公章、非法出借同业户导致的票据违约案。综合双方披露的信息得知,恒丰银行常熟支行诉宣汉诚民未如期履行回购票据约定造成其损失。但是江阴银行会同律师分析认为,该案件性质系恒丰银行与票据中介涉嫌采取伪造、私刻公章等手段,冒用宣汉诚民名义从事的票据买卖。恒丰银行对此予以否认,表示从未与该村镇银行内部员工勾结。本案还处于审理过程。
村镇银行连续发生多起票据业务风险事件,引发监管部门对这类业务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高度关注。据财新记者了解,银监会农村金融部曾在2016年11月末,要求各地方排查村镇银行票据业务风险。
据地方银监局人士透露,银监会农村金融部认为,应当重点关注村镇银行以下风险点:一是异地开设并出租同业账户、出借票据经营资质与票据中介机构合作经营票据,票据中介机构冒用村镇银行名义违规办理巨额票据卖出回购业务;二是机构高管内外勾结、私刻公章、私自保管重要空白凭证离柜办理业务;三是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违规进行资金划付,为他行“消规模”“做通道”规避监管;四是账外经营票据业务,经营收入流入个人账户或私设“小金库”;五是违规与证券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同业合作;六是员工参与各类票据中介和资金掮客活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或非法集资;七是非现场监测中发现的其他高风险点。
双方各执一词
位于四川达州的宣汉诚民成立于2008年10月,是江阴银行应宣汉县人民政府邀请,发起筹备的村镇银行;经银监会四川监管局批准,由江阴银行、宣汉和信天然气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法人出资参与,系江阴银行的控股子公司。
恒丰银行在公告里指出,早在2015年7月该案件暴露之初,宣汉警方已经将该案的主要犯罪事实基本查清。时任宣汉诚民行长吴国建、营销业务部主任王永华已因收受贿赂、非法向票据中介出借宣汉诚民在兴业银行临汾分行开立的同业账户等行为,被判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江阴银行公告称,恒丰银行与票据中介涉嫌冒用宣汉诚民名义从事票据买卖;同时,该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和经营区域域均受到限制,其不具备票据交易主体资格,实际也未从事过任何票据回购业务。
面对江阴银行的“指责”,恒丰银行紧接着于3月1日在官网公示此事,并披露了诸多与江阴银行的说法截然相反的细节。恒丰银行表示,其从始至终都未参与宣汉诚民村镇银行内部员工的违法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恒丰银行公告提及,事发后,在监管部门的主持下,相关涉事银行与江阴银行、宣汉诚民进行过多次协商,江阴银行曾表示,愿意对恒丰银行等银行因宣汉诚民票据业务所垫付的利息先行支付,但是此后江阴银行始终没有履行承诺。
风险频发
村镇银行一度被业内人士称为“消规模神器”,因此这种为他行隐匿、消减信贷规模,提供“通道”的问题非常突出,一度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多位业务人士向财新记者解释,前述案件是之前普遍采用的消规模的模式,利用村镇银行或者农信社的账户处理消规模。例如,一家股份制行和一家村镇银行开展买入返售业务,股份制行作为出资行,把资金划入被票据中介控制的村镇银行同业户中,村镇银行充当“桥”的角色赚取收益,股份制银行则可以实现出表,即“消规模”。不过,一旦买入返售到期后,票据中介无法按时归还资金,则会引发风险。
监管曾内部摸底发现,在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主导下,部分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为他行做通道、消规模,违规贴现无交易背景票据、大量出具抽屉协议或承诺办理转贴现、甚至账外经营,扰乱票据市场,经营风险很大。
据财新记者了解,银监会现场检查局2015年摸底发现,内蒙古、吉林、辽宁、贵州、福建、甘肃、新疆等地区此类风险突出。某内蒙古的农商行曾违规代理票据卖出回购业务:不动用自有资金,充当委托行和买入返售行的“通道”,代理回购业务在2015年前三季高逾1500笔,累计发生额高逾2万亿元。2015年上半年,某吉林的农商行仅与某股份制银行十几家分行办理此类业务6500亿元,全部是倒划资金。
业务成交的背后则是丰厚的回报。“在最猖狂的时候,一家注册资本金十几亿的小银行,每天进出金额达到几百亿,把同业业务做到了极致,一个月的净利润达几亿元。这种高回报低风险的业务得以迅速复制,后来由于资金量太大引起银监的关注,才被逐步打压。”一位资深票据人士指出。
本案中私刻“萝卜章”也反映出村镇银行内控存在巨大漏洞,这也是导致票据案频发的诱因之一。如果严格执行140号文(《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等规定,离柜办理或使用印章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流程,遵守严格的规定。可是为了做业务便利,太多的银行将规定视若无睹,甚至铤而走险,最终酿成苦果。
“前述案件的模式已经很少了,消规模的需求也不多了,但是一些村镇银行在票据业务方面还留下了不少偿付问题未能解决。”前述资深票据人士表示。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