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首页 › 处罚公示

扒一扒参仙源,一家新三板首例财务造假的企业

2017-2-27 11:13| 发布者: 解刚| 查看: 690| 评论: 0|来自: 汇金网

  三板挂牌公司参仙源(831399)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

  公司因2013年将外购野山参作为自挖野山参销售,少计成本55,382,210元,导致虚增利润55,382,210元;同时,因公司2013年将野山参销售给关联方辽宁参仙源酒业有限公司,认定关联交易虚增收入73,729,327元,导致虚增利润73,729,327元。

  根据其转让说明书,公司2012年亏损2329万元,2013年盈利1.11亿元,扣除虚增的1.29亿元利润,该公司2012至2013年实际上是连续两年亏损的。

  为此,农业股参仙源成了新三板首例财务造假企业。农业股容易出现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存货不好核实,难以审计;二是大量使用现金导致收入、成本确认困难;三是农企依据国家税收规定部分收入可以免征增值税,利润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造假成本低。

  参仙源虚构了大量交易,那么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虚拟交易,否则虚假交易就会被一眼识破。一般来说,销售收入最终必然反映在报表资产上,既然农业企业有如此多现金交易,那么公司就应该有大额的“货币资金”,但是“货币资金”则需要银行的存款证明,在如今银行监管愈发严格的情况下,银行总不至于冒着存在巨大风险为这些财务造假而伪造大额存款记录吧。银行不配合,农业企业在财务造假时也不敢伪造银行存款记录,因为审计很容易就能够发现。

  虚增收入后,企业面临虚假的现金流难以匹配的问题,会造成账上大量不存在的“现金”,因此,这些造假公司就只好用虚构的银行存款购入“存货”、“在建工程”、“房产”、“设备”、“专利权”、“土地使用权”等进行圆谎,这样,就解决了子虚乌有的“现金”的出路,又实现了“利润”到“资产”的转化。造假的关键在于不被人察觉,转化为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目的就在于农企这些项目都极难审计其真实性,例如蓝田股份宣称在建工程是无法盘点的水下建设,存货则是水面的鸭子、水里的鱼、湖底的王八和莲藕等,漳子岛宣称海底的扇贝被冷水团冻死了,这些要核对清楚都是要吓死审计宝宝的,不得不说这类项目起到很好的掩人耳目的作用。

  因此,综合考虑,农业上市公司的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项目成了造假的重灾区。

  让我有点不明白的地方是,新三板上市的对利润是没作什么要求的,但为什么不少新三板企业存在虚增利润的行为,这种虚增利润冲动的来源是什么?主板中的上市公司虚增利润可以忽悠散户投资者,况且定增对公司确实也有巨大的利润,但新三板定增针对的多是成熟机构投资者,在新三板虚增,多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不,证监会给予了参仙源当前证券法范围的最高幅度处罚。

  再延伸一下,参仙源虚增利润的手法如此简单,挂牌时候的中介机构最终是否会有责任?这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电话:0357-3991268
联系QQ:64962235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