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女孩,本该开开心心过着每一天,而一件事却让我烦恼了一整年,那就是我在银行攒了几年的积畜却被银行工作人员(陈超峰)忽悠成了一份保险,而且是一份对于我一个年收入不到2万的巨额保险,年交2万交10年,60岁领取,这就意味着这笔钱还不能随时取,这简直就是一个压的让人喘不过气的“巨大烦恼”。由于事件长跑了一年时间,还请让我慢慢道来。
2015年12月初我在秦蜀路中行大厅向大厅工作人员(陈超峰)咨询银行利率及理财,得知银行利率过低,推荐做理财,由于在大厅告示看到理财需5万起,告诉该工作人员我没有那么多钱,而该工作人员告诉我有一款2万的理财可以做,盈利很高当年就有2千多,让我考虑,离开银行过了大概几天的时间,这位工作人员(陈)电话告诉我尽快办理时间有限,隔天我就到该行办理此项业务,期间填写单据时,该工作人员(陈)将我年收入定为10万,对此我向她表示没有那么高的收入,而该工作人员说‘没有关系,走个样子,不然你的实际收入审核过不去’,办理结束,单据出来时,发现需年交2万,再次向她提出疑问,每年交2万,我明年没有2万怎么交,该工作人员回复我‘你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交’。并了解到这笔钱到期后不取还可以当养老金我,听到答复我放下心,临走前又嘱咐我过几天会有回访,到时客服说什么你都说好,走个样子,单子好过,出于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信任,我答应了她,接下来的日子里,陆续接到了回访及短信通知,均按照当时该工作人员的嘱咐回复,只是地条‘年交2万,交10年’的短信通知让我有些疑惑,但想到当时那名工作人员的答复,还是对她充满了信任,相信她不会骗我,这件事就先放了下来。
到了4月份,这件事又突然被我想了起来,觉得还是有问题,于是在网上查询这款产品介绍,发现这款产品确实是年交2万,这一下糟了,看来该工作人员在误导我,给了我一个错误的解释,于是我立刻分别向中行和太平投诉了该名工作人员,因为单子上是太平公司的,所以也投诉了太平,很快这名工作人员开始联系我,希望我撤销投诉,并邀请我到太平保险公司处理该事件,这里我有个疑问,我不是在银行办的么,怎么不在银行处理,问了她,她说她调到东城中行了,咱们在太平保险公司处理,隔天我到了该名工作人员所说的平阳南街万家福家乐店旁边的楼上太平保险公司,并见到了她所说的经理,既然我对该工作人员到底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有所疑问,并且她在微信中提到她是银行银保部的,看来都有关联,或许是银行这边的代理,那还是先听听她经理怎么处理该问题吧,她的经理对我说这已经过了犹豫期,退了损失大,交吧就当攒了一笔钱,利息又高,我向她表示我负担不起这么高,这位经理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方案:‘2万当年盈利2千多,第二年只需交1万8,用掉这2千多的盈利,第三年交时,里面有4万盈利4千多,再用掉这4千多,只需交1万6,信次类推。’这么一算就会越交越少,到时给你6个月的延期,半年总能攒够了吧。就这样这一剂定心丸再次打消了我的忧虑,回到家中,该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我银行和保险公司均扣了她的钱,奖金也没了,她是个中年人需要养家,希望我尽快撤单,出于同情,我用我的善良原谅了她,并撤销了投诉,事情被再次搁置。
直到2016年10月份,我接触了一位做保险的朋友,加之再次在网上查询资料,悲哀的发现,我还是该工作人员及她的经理欺骗了,事情是这样的,2万的理财保险金生恒赢,每年会有大概2千多的生存金,这个生存金是固定不变的,每年都是2千多,不管每年往进存,也是2千多,而一旦取出,第二年账户里的生存金还是只有2千多,而这2千多是当年账户里生成的,去年的只能累计在这里面,并不是那位经理所说的越交越少,而且如果要取只能到60岁,既然动不了就先存着,那位经理不是说过可以给我延长6个月么,看看能攒下么,然后就将这事放下了。
到了在11月份太平客服的一个电话将我惊醒了,2017年1月1日交款,最多延长10天,钱不够可以办理保单货款,放下电话我在想那个经理不是说过可以延长6个月么,于是我在微信上开始咨询当初的那位工作人员(陈),结果这位工作人员拒不承认有这样的事,他们的经理也不会说这样的话,这让我很气愤,我年经小就可以这样欺骗我。事情既然解决不了,我就继续等待客服的电话,12月份同一位客服杜卫平电话告诉我可以办理保单货款把这次的先交了,明年再说,我说这样岂不是越交越多,还交利息,负担反而越来越重,她就邀我到公司详说此事,并让我办理货款,在公司她还是给我同样的解释让我先把今年的交了,明年再说,期间我问她如果银保能退多少,查询结果只能退6800,她说还是交吧就当攒钱了,退了损失大,先管了今年,明年再说明年的事,我心想你说的真轻巧,我一年收入都不到2万,还要让货款,那我不得年年喝西北风。这些保险业务员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客户风险,这样对待客户,却不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实在有损保险公司脸面,严重缺乏职业道德。
事情到了这一步,我想问银行你的监管在哪,做为广大人民都信赖的银行,银行近年来频频发生此类事件,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还是银行也在坐享其利,默认这样的行为,给普通百姓造成这样巨大的困扰,而作为保险公司,业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这样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试问百姓们还能否有值得信赖的金融机构么,我又该何去何从!
事情折腾了一年也没有个结果,现在我只好求助媒体来帮我解决这个烦恼,同时也希望广大百姓在银行办理理财时擦亮双眼,多方打听,再下定论,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