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首页 › 监管动态

合规+创新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添“翼”

2017-1-12 16:10| 发布者: 解刚| 查看: 1055| 评论: 0

2016年被视为互联网金融合规发展元年,也是互联网金融升级改造的一年,中国农业金融委员会主任、国家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原主任杨晓铎提出,互联网金融企业能不能生存,能不能发展,除了合法合规之外,就是“能否创新”。CNSPHOTO提供
  2016年被视为互联网金融合规发展元年,也是互联网金融升级改造的一年,中国农业金融委员会主任、国家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原主任杨晓铎提出,互联网金融企业能不能生存,能不能发展,除了合法合规之外,就是“能否创新”。CNSPHOTO提供

  本报记者 王 紫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行业弊端也不断显现,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地,互联网金融行业不断规范和完善。

  2016年被视为互联网金融合规发展元年,也是互联网金融升级改造的一年,互联网金融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

  日前,在财经门户金融街(000402,股吧)电讯新媒体全球总部联合智能金融服务机构壹壹公司举办的以“合规、创新、普惠”为主题的互联网金融年度高端论坛上,中国农业金融委员会主任、国家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原主任杨晓铎提出,我们国家要能够持续地发展经济,发展文化,这都跟金融密不可分。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生存,能不能发展的关键,除了合法合规之外,就是“能否创新”。

  合规加速行业优胜劣汰“合规”引发了行业退出、转型、调整、并购的潮流,一方面通过政策法规去规范它,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经济的环境去淘汰它。

  据媒体报道,当前全国有互联网金融网站11173家,其中在运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有6928家。自系统建设以来,发现互联网金融的活跃用户6.27亿人,发现涉嫌违规互联网金融网站2420家,系统预警过的高危网站381家,发现互联网支付累计交易额约44万亿,网络借贷超3万亿,互联网众筹约400亿,发现互联网金融网页漏洞950个,APP漏洞大概有150多个,发现互联网金融网站攻击75.8万次,互联网金融仿冒网页4.32个,受害用户7.5万人次。

  2016年8月,银监会公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在小额分散、银行存管、规范经营、信息披露等规定之下,要求网贷平台严格回归信息中介机构经营本质,从而真正实现普惠金融。一时间,“合规”压力同时引发了行业退出、转型、调整、并购的潮流,如何在12个月的整改期内完成合规进程成为几乎所有网贷平台面临的难题。

  杨晓铎认为:“任何经济活动都有规律,有需求,有供给。那么,在这样的经济活动中,一定会有相关的游戏规则。银监会出台的文件,那是在互联网金融经过两年多爆发之后发现了很多问题。有了问题怎么办?一方面通过政策法规去规范它,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经济的环境去淘汰它。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的业态,必然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探索的,这个是客观规律。这些事情要是能尽快规范,我觉得对营造一个好的市场环境,是让实实在在做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能够成长的一个基础条件。”

  杨晓铎表示,在监管方面可能有些环节规范得严格一些,但有些地方现在还存在疏漏,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关键问题是,有了这些条例之后,互联网金融企业是能够发展了还是萎缩了?根据市场现在的情况,互联网金融这个大潮谁也挡不住,必然会持续发展,而且规模会越来越大。

  尽管金融监管具有滞后效应,但在金融创新产品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出现的初始阶段,监管具有相当的震慑力。但随着金融创新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监管的震慑力逐渐减弱,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博弈,监管部门对创新运作机制、风险边界有了相当的了解,监管制度和监管水平趋于成熟,基本不存在监管滞后的问题,完备的监管制度成为了实现均衡路径的重要保证。在监管的震慑下,合规创新就成为了金融机构的基本选项。

  杨晓铎强调,互联网金融发展快速是大势所趋,未来实体银行能做的事,互联网金融都能做。

  CCTV证券资讯频道制作总监、金融街电讯全球总编辑刘奕奕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开始兴起的时候,非常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于市场中引起了很大风浪,很多企业是处于一种迷惑的状态,导致一些信用的危机。从2016年开始,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又明确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重要地位,我们就更有责任把监管的条例和一些法规制度做一个非常有效的解读,而不是简单的字面上的分析,是要落实到每一个行业到底怎么样去发展。”

  金融业本身就是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性均十分突出的公共行业,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然而,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新生性和不稳定性,通过强制性制度维持金融稳定就成为了首选,而以央行为代表的外部监管正是使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强制性制度安排。

  作为金融业的新生概念,互联网金融是伴随着为普通大众、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创新服务开始的。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普惠金融战略”,互联网金融的普惠金融发展路线已经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此迎来了历史机遇。

  如何服务中小型民营企业

  P2P融资模式、大数据金融融资模式、众筹模式等互联网金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效率,为其生存发展提供了助力。

  伴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和移动支付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浪潮,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既不同于直接融资的市场模式也不同于间接融资的银行模式的第三种融资模式已经崛起,并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根本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充满着机遇也富有着挑战,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值得探讨的热点问题。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历程中,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在2015年我国新注册的企业中,中小型民营企业就占了96%。到目前为止,中小型民营企业规模接近5000万家,不但解决了我国人口的就业问题,还上缴了六成的所得税。目前,中小型民营企业受到资金、技术、人员的影响,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首先,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个普遍性的难题。一般而言,传统金融环境下企业面临的金融支持方式主要分为银行借贷、企业内部融资和民间借贷三种方式。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运营模式不成熟、普遍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适当的其他资产作贷款抵押,所以能通过银行借贷的机会就很小。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银行可以为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一定金额的贷款,但对于大部分地区的绝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民间借贷融资和企业内部融资是其最主要的融资途径。

  其次,企业融资成本高也使得其经营负担进一步加重。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不仅要付固定贷款利息,还要支付名目繁多的评估费、中介费等,这无形中给企业本身带来了贷款的负担。同时,如果使用民间借贷与内部融资,其需要付出的成本更高。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谭浩俊表示:“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服务民营经济,那时候银行主要向几个部门提供贷款,一个是开发商,第二个政府融资平台,第三个是向部分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贷款。从2003年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80%以上的银行贷款都给了政府融资平台,给了开发商,给了少数国有大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基本得不到贷款,那么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上哪里?答案是地下金融以及后来兴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什么互联网金融火起来了?就是因为互联网金融以及地下金融能够给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比如江苏有不少地下金融,那是因为大量中小企业无法得到银行贷款,最终只能求助于地下金融和互联网金融。”

  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利用自身信息技术优势,搭建符合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对于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差以及金融机构和中小型民营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低等诸多问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出现的P2P融资模式、大数据金融融资模式、众筹模式等互联网金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效率,为其生存发展助力。

  同时,谭浩俊认为,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第一,要宽容。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有宽容的态度,要容忍有一些企业可能会存在亏损,容忍有些企业盈利能力要经过一段时间。第二,要务实。互联网金融企业一定要合规地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一定要服务于实体企业,只有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企业最终才会有前途,才会有前景,才会有投资价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电话:0357-3991268
联系QQ:64962235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