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五道口《清华金融评论》和恒昌利通联合主办的《清华金融评论》·金融大家评(第九期)数字普惠金融论坛上,与会专家、研究人员从今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和监管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从整个FinTech(金融科技)角度探讨了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看法。他认为,FinTech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大数据与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这两个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数字技术给金融带来了创新,主要体现在交易安全性、数据传输安全性以及金融交易便利性。他呼吁,对互联网金融、FinTech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只需要保住两个底线:一是不要做过多承诺的融资行为,避免群体性、盲目性、忽悠式的融资;二是不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底线清晰前提下,让企业更多创新。”李稻葵表示。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新望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重点应往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或者是农村金融方向发展,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路径。在监管层面,他建议监管应守住两方面发展底线:一是友好式监管,避免发展时运动式发展,监管时运动式监管;二是,对普惠金融监管不能存在偏见。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研究员刘新海指出,发展普惠金融可以从信用评估和数据共享两个技术角度入手。有两个方面工作需要做:第一,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搭建面向普惠人群的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第二,构建覆盖普惠金融的信用评估体系。刘新海介绍,在目前的中国市场约10亿人享受金融服务时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该问题怎么解决需要思考。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