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首页特色专区› 检察动态

商业银行不良拐点论言之尚早

2016-8-15 10:22| 发布者: 解刚| 查看: 574| 评论: 0|来自: 证券时报网

银监会日前披露的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一季度持平,已公布中报的华夏、浦发、平安三家银行上半年不良生成均有所走缓。多项数据的佐证下,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即银行不良是否已经企稳?

记者认为,虽然监管指标中的账面不良率有企稳迹象,但其背后有大行不良率下降、各行加快核销处置等多方面促成因素。整体而言,资产质量的单季度好转还不能视作拐点到来,目前仍然只能称之为“区域性见底”,但预计从下半年开始,一两家优秀的商业银行有可能出现资产质量拐点。

具体来看,银监会公布的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持平于1.75%,是2013年二季度以来首次持平。但拆解之后可以发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二季度不良率环比下降,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均环比上升,考虑到资产规模差异,可见大行不良率的下降是不良率环比持平的重要原因。

银行核销处置力度的提升则是不良率持平的另一重要原因。以华夏、浦发、平安三家已披露中报的股份行为例,上半年三行核销处置规模分别同比提升54%、179%和132%,“卸掉包袱”之后,账面资产质量数据好看不少。

除了这些数据,还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关注类贷款占比由今年一季度的4.01%持续升至二季度的4.03%。由于关注类贷款介乎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其规模、占比也被视作判断不良贷款走势的前瞻性指标,连续上升也意味着资产质量隐患的持续堆积。

不良生成方面,三家已披露中报的股份行加回核销处置后的不良生成率确实有所放缓。其中华夏银行加回核销处置后的年化不良生成率由去年下半年的1.19%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0.78%,浦发、平安则分别由1.08%、3.14%下降至1.01%、2.94%。

但恰如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所言,不良生成放缓并不意味着不良整体见底或拐点出现,不良在行业和区域的传导还需要过程,审慎来说应该是“区域性见底”。外向型经济特征较为显著的长三角地区不良已较为充分地暴露,资产质量呈现逐步趋稳态势,譬如该行温州分行就在上半年重新实现盈利,但信用风险正由江浙地区向中西部等其他地区扩展,尤其是过剩产能比较集中的省份,不良正在加速生成和暴露。

再看宏观层面,我国实体经济依然存在一些困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还不够强,加上产业政策调整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调结构等措施持续推进,在这一系列背景下,银行资产质量难以独善其身,不良持续暴露压力不减。

此外,不良贷款认定标准不严、应收款项类投资和表外资产等潜在风险聚集,均表明我们仍需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即各类资产质量指标的增速高峰大概率已经过去,不过“拐点论”言之过早,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数据进行观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0357-3991268
联系QQ:64962235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