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特色专区› 检察动态

线上旅行保险缘何悄然走俏?

2016-8-9 16:22| 发布者: 解刚| 查看: 708| 评论: 0|来自: 中国保险报

  时值暑期,不管是境内游还是出境游都迎来了高峰。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不少游客在出行前会主动为自己和家人买上一份旅行保险,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更多游客选择在互联网上购买。据蚂蚁金服此前发布的互联网保险消费行为分析数据显示,2015年,互联网旅行保险保费规模同比增长了140%,明显高于保险行业总体20%的保费增长速度;在安联财险公布的旅行保险销售中,目前线上渠道的占比今年首次反超线下,达到了58%。凭借场景化的优势,互联网旅游险正迎来快速增长期。线上旅行保险缘何悄然走俏?

  场景更多更贴合用户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以及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基于场景化的定制保险产品开始受到市场追捧。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慧择网资深产品设计师曹文瑾表示,“近两年,线上投保旅行保险的客户比例增长很快,远高于其他险种的线上成交数量。”据慧择网十年的线上旅行交易数据显示,投保旅行保险的用户占比为70%+,截至 2016年7月,投保旅行保险人数就已经超过去年一整年的投保人数,旅行保险在线投保人数和投保比例领先于其他线上险种。

  上述人士认为,旅行业实际是最先与保险行业进行场景合作的行业。初期,针对旅行行业的保险只是由旅行社强制购买的旅行社责任险,所承保的保障利益只是出去旅行的游客遭受意外导致的身故、伤残、医疗费用,而并没有结合旅行中的特点设计合适的保险产品。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发达,现在旅行保险结合了旅行中常发风险,比如旅行最高发的风险‘航班延误’、‘随身财物损失’、‘医疗救援’等,境外旅行更增加了紧急救援保障,等等,这些保险产品早在设计上更贴合旅行出游时游客的需求,这也是线上旅行保险交易提升的原因。

  同样,据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开心保统计,线上投保旅行保险的用户比例约占所有保险的88%,与往年相比逐年提高,和其他产品相比也较为畅销。开心保客服经理高胜男表示,“旅行保险之所以畅销,一是由于去欧洲申根国,办理签证时必须提供一份医疗费用保障超3万欧的保险。二是境外陌生环境,风险的概率较大,人们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所以大多数人在出行前,会根据旅游目的地和具体的旅游项目,选择一款合适的保险;同时,因旅行保险专门保障旅行期间的责任,其保障天数短、性价比高,几十元甚至几百元就可投保,且保障范围较为全面,一般包含意外、意外医疗、航班延误、行李延误、旅行变更、签证拒签、个人财物丢失,等等。”

  可见,旅行保险不管是从场景设计、保障范围、附加服务等方面相较于以往发生了改变,而根本还是由于解决了游客“痛点”,满足了游客实实在在的需求。

  紧急救援机构从“幕后”走向“舞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境游。然而出境游与境内游有很大不同,由于语言不通、人地生疏等因素,一旦出现意外,选择带有全球紧急援助服务的旅行保险至关重要。无论是罹患急性病和遭遇意外事故,还是遗失物品,甚至是深陷困境都可以通过致电24小时救援热线获得及时救助。那么,目前旅行市场上的旅行保险是否都带有救援服务?旅行保险如何与救援服务更好地结合?

  高胜男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旅行保险不一定都带有救援服务,因其具体的出行地点、责任条款而有所不同。”他认为,旅行保险和救援服务可以完美结合,这样游客则可以在选择产品时,根据具体的旅行目的地和出游计划选择,如果出行中要参与攀岩、滑雪、徒步、赛艇等高风险运动旅游项目,一定要选择具有救援服务的险种,救援服务一般可提供包括将被保险人运送到医院、提供就医信息、安排住院、垫付医药费等服务。因此,游客在出行前,要将写有救援电话和保单号码的救援卡随身携带,一旦出险,只要拨打24小时多语种救援热线,救援机构就会及时提供服务。

  据了解,开心保在售的旅行保险中,像美亚保险、安联财险、人保财险等公司产品都含有紧急救援服务,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事故或身患疾病,保险公司安排被保险人医疗运送及送返。

  在曹文瑾看来,境外旅行产品与紧急救援服务的结合是属于标准配置。目前公司线上平台最畅销的境外旅行保险产品“乐游全球”,配备了国际救援公司的紧急救援服务。今年一位客户去澳洲大堡礁旅行,潜水时发生呛水窒息昏迷,即刻启动了直升机紧急救援,将患者当天转运至最近的医院,安排ICU病房。客户康复出院后,所产生的医疗费用都是安排救援机构直接与医院结算,无需客户支付费用后回国理赔。“因为身处他国,语言、文化、气候上的差异,中国游客随时都可能遭遇突发状况,所以购买保险时还应注重紧急救援服务,这些救援服务除了医疗还会提供紧急情况的翻译服务、护照遗失的援助服务、法律咨询服务、航班信息咨询服务,等等。”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以及保险教育的不断渗透,一直默默为保险公司和客户服务的救援机构也从“幕后”走向“舞台”。据记者了解,目前救援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中国每年出行有1亿多人次,并且每年以两位数持续增长,在海外的救援服务几乎被外国救援机构所垄断,比如国际SOS紧急救援,还有一些外资保险公司自己的救援机构,如安联救援、安盛救援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内保险企业只能和这些救援机构合作,不得不支付高昂的救援成本和网络费用,变向沦为国外救援机构的代理。

  “国人出门在外,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语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可能都不习惯,若发生意外那个体更显得单薄,他们希望我们自己人还是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服务,这样会让他们感到贴心。”远盟康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盟康健”)助理总裁江肖华认为。专注于急救领域8年时间,江肖华对于救援市场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在他看来,目前急救市场与保险公司如同“兄弟手足”,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甚至发生了事故,往往是救援机构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然后再通知保险公司确认出险客户。目前来看,救援机构可以帮助保险公司解决以下“痛点”:第一,帮助客户解决困难,体现人为关怀,实实在在为客户服务;第二,帮助保险公司协调理赔,控制保险公司赔付成本;第三,联系当地机构进行协商,避免纠纷;第四,协助保险公司定制保险产品;第五,帮助保险公司拓展渠道,比如旅行社、OTA业务等。据悉,远盟康健国内的救援网络涵盖2863个市县(并与其中111个核心城市的115家急救中心实现联网数据传输),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救援保障市场占有近70%的市场份额,同时在全球还覆盖211个国家的救援服务网络站点,为中国人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互联网+旅游”大有可为

  “互联网+”时代,如果将旅游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将大有文章可做。也许“互联网+”就是传统行业的产业升级问题,如滴滴打车,改变传统行业业态,旅游行业也应该利用互联网思维,玩出新玩法。

  业内人士表示,旅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种体验式消费,是体验经济的一部分。互联网不能取代体验,但互联网是可供旅游业使用的一种工具,采用这种工具,可以提高体验的品质。

  “互联网+旅游”并不仅仅是通过互联网来营销,而是希望能够通过新技术,通过创新的方式,让游客体验更加顺畅、优质的旅游服务及旅行的保障。“我们现在和全国120急救中心试点运行的微(信)急救平台,就是基于微信平台打造的更加便捷获取紧急救援的通道,不需下载任何手机APP,只要在微信中‘一键呼’即可。与传统电话报警相比,可提供报警人血型、体重、紧急联络人、GPS定位等重要信息,避免因位置、信息不对称造成急救不及时,同时还包括区分当地真假牌照救护车、支付相关费用,报名参加急救知识讲座等。目前远盟在全国60城市创建了微急救服务平台,在微信城市服务端已上线杭州、武汉两个城市,更多城市正在陆续上线,所有过程都可以在线完成。”江肖华说道。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互联网+旅游”正在与各个行业不断融合。未来,旅游与国民生活及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的“+”将成为新的发展热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0357-3991268
联系QQ:64962235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