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互联网大战 银行系能否擎住风控优势

2015-11-6 15:26| 发布者: 解刚| 查看: 1663| 评论: 0|来自: 新华财经

 伴随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及经济转型换挡减速,与部分传统产业进入较为痛苦的去产能化阶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如火如荼,金融创新也层出不穷成为亮点。消费金融即成为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一大“宠儿”,BAT,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抢尽传统银行系和消费金融公司风头。

近日,广发银行发布的《中国信用消费市场白皮书》透露,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逐步扩大,2015年6月当月消费贷款在短期贷款中的占比上升到43%。白皮书预计,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未来3年将继续保持爆发式增长势头。

当消费金融进入互联网时代,面对互联网思维神话,和互联网企业“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不讲理打法,银行系的前景并不被一些人看好。

通常,互联网企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屡试不爽,主要凭借四大优势:跨界思维,流量导入,场景设计,生态链打造。以及三板斧打法:一,通过单点突破细分领域,抢占市场打开影响力;二,借助风险投资的资本优势不计成本做大规模,聚拢用户;三,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简化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但对于市场而言,永远不应该是单向和简单复制即可成功的。具体到金融市场,面对来势汹汹的白条、花呗,任性付等互联网军团。如《中国信用消费白皮书》所显示: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信用消费的意愿与消费安全感知度呈反向增长趋势。风险管控成为信用消费的关键。因而对于银行系而言,风控仍应该是其最大的法宝和最应该高擎的大旗。

 首先,互联网企业往往对于用户群体审核有较为宽松的容忍度,为了冲规模简化流程,对于坏账率会有更高的接受度。但降低门槛是把双刃剑,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增加了信贷违约风险。对于各国而言,金融消费者都被视为弱势群体需要进行侧重保护。同时对于金融企业而言,一旦出现问题引发市场波动往往“后果很严重”,因此,不等同于衣食住行等行业类别,盲目扩大用户规模,无论对于企业健康还是市场稳定都没有好处。

与之对比,银行系多年形成的完善的审核制度和成本控制体系,更能体现其专业性和严谨性,为金融资产加码安全锁。以广发银行为例,近年来推出交易安全卫士,并首创持卡人主动参与风险管理的“交易开关”,实现了新增损失率及欺诈实损率的“双低”。

其次,征信体系可谓消费金融发展的前提基础。互联网企业通过采集互联网个人信息数据记录作为信用数据主要来源,虽然是很有益的数据信息。

然而,通过《中国信用消费白皮书》看,对于第三方个人征信业务,超过50%的用户担忧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26.2%的用户对第三方个人征信机构的权威性表示质疑,只有15.6%的用户对相关业务持积极态度。此外,民间征信机构彼此并没能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难以获取综合性全面性信息,信息壁垒仍然是巨大的挑战。互联网企业征信建设短板依然明显。

坐拥显著的风控优势,银行系如何能够更换语言范式,让风控招牌更加深入人心?如何切实升级用户体验,改进产品设计?而最迫切的是,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渠道和流量优势,银行如何重建符合用户消费习惯转变后的渠道,从而将自己的新产品新业务送达用户?这些或许都将是决定未来消费金融互联网战场成败的关键因素。(文/邱小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联系电话:0357-3991268
联系QQ:64962235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