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人保财险四川省泸州市分公司组织全市7个区县公司的农险负责人和骨干查勘员30余人,急匆匆地赶往叙永县向林镇大岩村5社,进行一次杜绝“甩坨坨”“洒毛毛雨”的现场会。 大岩村是叙永县的一个边远乡村,7月11日刚刚遭受冰雹灾害,不少村民损失惨重,正翘首以盼保险公司的到来。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这次火速赶来的不仅有保险公司的各级负责人和查勘员,甚至还有多名农业专家。大家不仅纳闷起来:灾害年年有,为何这次保险公司会如此兴师动众? 原来,在今年5月,人保财险泸州市分公司总经理王敏会同市农险办、市农业局专家深入古蔺、叙永等国家级贫困县进行种植险调研发现:水稻、玉米等种植险点多面广,土地小而分散,近年灾害频繁。但是,在理赔的过程中,由于保险公司人力不足,存在保险公司把赔偿款集中转给村委会的现象;而村委会往往为了图省事,不论农户受灾轻重,赔付金额统统一样,村民戏称是“甩坨坨”;赔款一分散后,每户所得金额较小即成了“洒毛毛雨”,一些村民反映这样做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如何克服赔付中的弊端?王敏一直思考这个问题。这次大岩村5社遭遇百年一遇的冰雹灾害,鸡蛋大小的冰雹倾泻而下,全村农户正在抽穗的玉米有的拦腰折断,有的叶子被打成一缕缕的,造成空杆多,即使结出的玉米棒子也是又短又小,颗粒结实差,各户损失不一。王敏决定亲赴小山村,带上公司农险人员和农业局专家,以现场会的方法纠正“甩坨坨”“洒毛毛雨”现象。当天上午,现场理赔会在大岩村受灾最严重的何志园家的玉米地里进行,50多名村民闻讯赶来观看。 “大家注意,这块地的玉米果穗细、短小,长度仅10公分,籽粒灌浆不饱满、缺行多;无完整叶片,受损程度定为80以上。”13日当天上午,头顶烈日,市农业局粮油种子站专家梁明清站在地头,手握玉米开始讲解,一边让村民对比《玉米受灾情况参考表》确定40%以下、40—60%、60—80%的不同受损程度界定范围;一边指导理赔人员填写《种植业保险查勘定损报告》《种植业保险抽样核损清单》《分户定损理算清单》等标准表格;还拉着皮尺讲解农民所称的“习惯亩”和“标准亩”的换算等在理赔中常遇到的问题。 参加现场理赔的查勘人员认真学习,有的拍照、有的记录,还有的与受灾农户交流。古蔺县一名查勘员说:“过去,我们主要靠经验查勘定损,现在经过专家指导、参照受灾情况参考,今后定损会更科学。” “刚遭遇天灾,保险人员就进村,还带来专家指导我们。”该村5社社长卢以生激动地说:“保险公司带农业专家来开现场理赔会,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今天我也学了不少东西,今后自己定损都摸清门道了,再也不用担心村委会‘甩坨坨’‘洒毛毛雨’了!” 王敏表示,这次现场会后,公司将进一步梳理种植险理赔流程,以形成标准“样板”,尽快在全市推广。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临汾金融网
( 晋ICP备15007433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